.

他是我国艾滋病研究的开拓者,分离出中国第

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据资料显示,自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至今,约有万(-万)人感染艾滋病毒,万(-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截至年,共有万人携带艾滋病毒。

据中国疾控中心、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评估,截至年底,中国估计存活艾滋病感染者约万,艾滋病危害极大,死亡率极高,对全人类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为此,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就包含我们今天介绍的科学家。我国病毒学、肿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艾滋病研究的开拓者——曾毅。

年,他在国内率先进行了艾滋病毒(HIV)的研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研究证明年HIV随血液制品从美国传入中国,年感染中国第一个公民。

年7月,他带着学生一起前往云南为一名疑似艾滋病患者的美国记者采血,结果诊断为艾滋病病毒阳性,随即分离出中国第一株艾滋病病毒(HIV-1AC株),进行了HIV-1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研制和发展了HIV病毒系列检测试剂,如简单易行的酶免疫法和最终确诊的快速蛋白印迹法。快速诊断试剂盒获得卫生部批准使用,制备试剂供应全国。

他研制了抗艾滋病的中药和疫苗,现已被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他带头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工作,和其他院士及专家一起,曾三次上书国务院,为我国艾滋病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意见。

艾滋病的身世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艾滋病的身世至今仍是一个谜。据资料显示,从年10月至年5月间有5位男性同性恋住院患者被确诊为卡氏囊虫肺炎病症,他们中还有巨细胞病毒感染。年7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发现过去2年半的时间,共有26位男性同性恋患者有罕见的卡波西肉瘤。

年,这种新发现的疾病被正式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作为一个从事肿瘤病毒已有二十余年的研究者,自从年曾毅得知美国的报道以来,他就敏锐地意识到这种疾病可能会传入中国,并引起严重后果。因此,他开始做积极的知识与技术储备工作。

虽然目前常说在中国发现的首例艾滋病患者是年6医院的一位阿根廷籍旅居美国15年的34岁的男性患者。他当时从美国来中国旅游,从西安来到北京,当年的6月4医院就医,入院时已经病危,6月6医院死亡。住院期间中国医生根据其症状怀疑为艾滋病,通过他国外的家庭医生得到确诊。

医院保留有患者的血清,当年11月,曾毅实验室对该患者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同时还检测了与该患者接触较为密切的医护人员血清,结果均为阴性。由于该患者是当时的国内首例患者,因此相关部门都极为重视,甚至在报道之后可谓举国震惊。

但是其实年起,曾毅从法国、德国和日本引进了相关的材料,不久后制备出了艾滋病病毒诊断试剂,建立了血清学检测方法(免疫酶与荧光检测法)。

年,他开始收集不同地区正常人群的血清,做了近千份的血清学检测,但并未发现阳性患者。当年国外有报告,发现血友病患者和其他疾病患者在接受输血或者血液制品后发生了艾滋病,于是曾毅就开始查询美国及欧洲的血液制品是否有进口到国内的。

后来,浙江省传染病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员告知曾毅,医院下属的血液病研究所在杭州召开了一次国内外出血性疾病研讨会。在这个会上,美国的Armon公司、阿尔法公司都带去了他们所生产的第Ⅷ因子血浆制品在会议上进行了展示,会后医院。

医院和浙江省卫生防疫站合作调查,他们发现由哈默公司的第Ⅷ因子一共注射了19位患者,注射时间从年到年。他们把这些病人都找到了,并一一进行血液检测,结果发现该公司同一个批号制剂注射的四位血友病病人都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这表明年艾滋病病毒就随着被污染的第Ⅷ因子来到了中国,年就感染了中国公民,那也是中国本土第一位被感染的公民。

曾毅的检测方法在这项研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年12月,原籍福建省长乐县的一名厨师从美国回国治病,医院,被怀疑为艾滋病。向上级部门报告后,曾毅实验室人员立即南下福建,对该患者采血,带回北京,检测结果为HIV抗体阳性,确证为艾滋病。

该患者于年2月16日因高热、消化道出血抢救无效死亡。这是除了因输入第Ⅷ因子感染的患者外,我国自行正式诊断的第一例华人艾滋病患者。

年7月,一名美国记者在昆明发病住院,临床疑为艾滋病,在云南省卫生厅的协助下,曾毅实验室前去采血,结果诊断为艾滋病病毒阳性,随即进行病毒分离工作,在当时没有P3实验室的情况下,曾毅带着一个技术员完成了对艾滋病病毒的分离工作,分离出中国第一株艾滋病病毒(HIV-1AC株)。

后来进一步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展HIV-1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很快做出了中国自己的艾滋病诊断试剂,一种用于初筛实验的“免疫荧光试剂”,另一种用于确诊的“快速HIV蛋白印迹试剂盒”,后来又生产出“Elisa试剂盒”。快速诊断试剂盒获得卫生部批准使用,制备试剂供应全国,这对早期国内艾滋病的诊断、多起因输血等暴发流行的艾滋病筛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曾毅的身影

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研究及检测中心成立,曾毅任中心主任,从此,他们正式承担起全国艾滋病病毒的检测任务。

在中国艾滋病防治早期,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在卫生部防疫司的支持下,主办了内部月刊《艾滋病简报》,曾毅任主编,郑锡文任副主编。该简报从年1月创办到年3月,后因为正式刊物《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出版而停办,一共有61期。

这些简报中全面跟踪报道了国内外艾滋病防治早期各方面的重要动态,记录了我国早期艾滋病防治方面的许多珍贵资料及数据。

艾滋病病毒发现者之一蒙塔尼(左2)、曾毅(左3)

年在云南瑞丽发现成批艾滋病病毒血清检测阳性。受卫生部指派曾毅带队前往调查并采集禽标本进行检测,开展对现场的调研工作,由此也进一步完善了曾毅等研制的艾滋病诊断试剂。

年年初,天津市防病中心,就是用这个试剂发现了一个有偿供血员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因此后来追踪下去。

曾毅派实验室人员前往河北廊坊,紧急在卫生防疫站建立了临时实验室,一边培训当地的工作人员检测,一边进行现场检测确认,后来发现河北廊坊有偿供血人员中有成批的感染者。再后来是河南有偿供血人群艾滋病流行现场的深入研究等。

艾滋病重大疫情接连出现,作为科学家的曾毅等人十分着急,他们通过各种机会大声疾呼,国家艾滋病防控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宣传预防一样重要

年10月,鉴于当时国际上某些国家和地区艾滋病流行猖獗,对我国威胁日益严重,为严防艾滋病在我国流行,把艾滋病拒之国门,国家卫生部原部长原中顾委委员钱信忠博士和国务院原副总理姬鹏飞、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朱学范、港澳著名企业家霍英东先生、马万祺先生、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程天民先生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德高望重的有识之士在广州爱心凝聚,具有前瞻性倡议成立了“环球性病艾滋病基金会”,并上报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

年10月16日由国家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正式批准成立“环球性病艾滋病基金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卫生部。年更名为“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曾毅于年开始担任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

基金会宗旨:宣传贯彻国家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方针政策,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推广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方法手段,关怀救助受性病艾滋病影响的弱势群体,为预防控制性病艾滋病、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做贡献。

曾毅除了作为科学家身份在为中国的艾滋病预防和控制做了大量工作外,还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年“预防艾滋病教育展览会”专家咨询现场留影

(一)为配合国艾办下达的《艾滋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课题研究,年基金会与中国科学院合作,精心组织对疫情严重地区进行专项调查,撰写出调查报告。为制定艾滋病防控提出相应对策。

(二)年,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并在全国播出艾滋病的宣教片《世纪的警告》。年又与北京电视台共同举办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活动,在首都大学生中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

(三)年,基金会开通了《艾滋病在线》网站,向全国提供防治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

(四)率先呼吁全社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