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刘效)公历年10月9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寒露”后的次日,时序已进深秋。在四川省有名的“风城”清溪,秋风瑟瑟,寒气袭人。我应邀探访汉源“贡椒源”。
“清风、雅雨、建昌月”,这是四川省情对雅安到西昌气候特点的经典总结,说得是清溪县(汉源县历史上曾称清溪县)的风、雅安市(现在的雅安市雨城区)的雨、西昌的月亮(西昌历史上曾经是建昌道)。
时已中午,汉源县清溪镇的风岩顶上,细雨蒙蒙,路陡湿滑。我们一行数人,结伴而行,小心翼翼地从泥巴山南麓往上爬,前去实地察看当地村干部发现的上百年“贡椒”名木古树。
据《汉源县志》记载:唐朝元和年间(公元—年),汉源花椒就被列为皇室贡品,列贡长达多年,光绪二十七年(公元年)清溪县知县雷橡荣(字植廷,陕西朝邑人)为人正直,执事斗胆,查悉乡役借缴贡椒之机广为舞弊,力主花椒免贡。此事有建黎乡境内“免贡碑”为证。免贡碑文写道:“贡椒每年无多,该处缴数不少。首人在乡苛派,差役督促索扰。来县缴椒守候,延至月余不了,口岸花费甚巨,书吏弊窦可巧。本县亲自觉察,立禀大宪知晓。现奉通饬豁免,永远不向尔讨。”
大宪,是清代地方官员对总督或巡抚的称谓。清.沉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臺宴集之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更兼动了公事,申请大宪,和那婆娘奏请旌表,乞恩准其建坊。”《廿载繁华梦》第三六回:“现在大宪奏准查办,你们想已知道了。”
在那腐朽没落的清末官场,为了升官发财,封建官吏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吹捧舔贴,搞山头,拉圈子,拉帮结伙,流行“潜规则”,“日后提拔”,“提前(钱)进步”,时为“旧常态”,丑闻不断,怪状叠出,却也有异类官吏如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南方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如现代茅盾《白杨礼赞》中北方白杨的"不折不挠","伟岸、正真、朴质、严肃",清溪出了个如此正直清廉的爱民县令,可谓一个传奇人物了。
“贡椒”古树位于清溪镇同心村五组李光全的椒园。路是毛路,仅仅勉强能够放下一只脚,路边有树却不敢去握抓,因为那是当地有名“贡椒”的椒树,从树干到树叶,浑身长满了刺;也不堪设想滚下去的情况,因为斜眼一瞥,下面也是一样的长着椒树,仿佛一群怪兽张着噬人的大口,令人毛骨悚然。
念天地悠悠,厚德载物。岁月如歌,人生如茶。“贡椒”,让这里的椒农哭泣,也让这里的椒农欢笑。
我们去的“风岩顶”,其实就是《汉源县志》和《汉源花椒志》记载的“贡椒源”地头,当地人称谓小地名的“岩槽头”;虽然此地海拔只有多米,但因为地势偏僻且陡峭,所以人迹罕至,到过的人寥若星辰。
国庆前夕,县检察院与县农业农村局衔接,在这里发现了上百年的汉源花椒“名木古树”,所以邀请四川农业大学花椒专家、博导龚伟教授等实地考察。
其实,为做好市县检察院确定的花椒古树公益保护工作,县检察院干警通过向清溪镇老龄村民、村干部、清溪镇老干部、县花椒局、县委宣传部等多方打探,比对研究后,初步锁定本县最古花椒树位于清溪镇同心村5组。节前,县检察院就已经几次前往探路、踩点过了。
四川农业大学花椒专家、博导龚伟教授已经在汉源从事花椒研究10多年,骑着摩托车走村串户,跑遍了“汉源花椒”产地清溪、宜东、大树等地的山旮墙旮,对“汉源花椒”的提质增效做出过重大贡献;汉源县科技局在他的指导下,曾经荣获省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龚伟教授闻讯汉源发现百年以上的“贡椒”古树名木后,自驾小车从成都到汉源,与我们一道登风岩顶,实地考察,感到兴奋,感到惊喜,感到震撼。
龚伟教授介绍,“花椒是中国的特产。可以说,世界花椒看中国,中国花椒看四川,四川花椒看汉源。汉源县曾经叫黎州、清溪县,所以历史上也把汉源花椒称谓黎椒、清椒,根据外形特点又叫母子椒、娃娃椒,是正路椒的一种,以其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畅销省内外,年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深受消费者欢迎,可谓天下第一椒。去年,自己品尝了一滴萃取的汉源花椒油,结果麻的三天不知肉滋味,至今难忘。年2月4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汉源花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汉源花椒的一般主干直径就是10多厘米、寿命三四十年;但是,像人们的生命一样,现在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七八十岁,但也有活一百岁以上的,基因材料个体差异比较大。经我们测量,该地的海拔达到多米,花椒群中有两棵古树鹤立鸡群:稍小的一棵离地5公分的主干周长厘米,最大的那一棵离地5公分的主干周长竟有厘米,可见其直径近40厘米,寿命估计都在年以上。花椒古树保存着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信息,记录着历史文化的变迁,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了解我国花椒栽培历史的‘活档案’,对促进汉源本地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据《汉源花椒志》(-)副主编黄洪安先生介绍,对汉源花椒特点的表述,自王明剑写《花椒栽培》起一直以来都是“油重粒大”,而经他对全国50多个花椒品种的实物考察,“粒大”而鲜红但含油量低且有臭味的是茂汶椒。过去由于宣传“粒大”,消费者则多把茂汶椒当作了汉源花椒来购买,使茂椒占了“便宜”平均售价高过了汉源花椒十多元——据年9月22日中国花椒网“全国花椒产地批发均价(元/斤)”报道,茂椒二级花椒61.33元/斤还高过汉源特级花椒51/斤元。
所以,黄洪安先生对汉源花椒特点的表述是:“色泽丹红,颗粒中小,芳香油重,醇麻纯香”,沒有其他花椒都有的异味,芳香油含量高于其他花椒一倍左右。
据汉源县农业农村局正高级专技人员胡文介绍,《汉源县志》(年版)载:“汉源花椒,古名黎椒,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自唐代元和年间(唐宪宗,公元年)正式列为贡品,达一千余年,史籍多有记载。”“汉源花椒”气味辛和,用途亦广,本境方物,官斯士者,每年除入贡外,以囊印记分遣,得者莫不以为贵也。汉源花椒作为广泛栽培传统的重要经济树种,人工栽培技术在多年前开始探索,为我国人工栽培花椒最早的区域。汉源花椒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年产花椒万公斤,成为传统的出口商品,远销日本、朝鲜、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一些阿拉伯国家,年销量在万公斤以上。
汉源花椒品质优良,享誉四方,汉源花椒及其加工产品获得“中国花椒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四川省著名商标”、部省优产品、消费者最喜爱产品、“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产品”、“四川省天府十宝”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等省级以上荣誉称号70余项。
汉源县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会委员马乾林,根据单位分工牵头负责公益保护等工作,对“贡椒源”的古树名木保护时常牵挂于心。他说,登风岩顶实地考察古树名木,自己已经前前后后是第三次了。记忆特别深刻地是第二次,那是国庆节前夕,那次风岩顶的雨比这次大,与他同行的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董敏雷、高级检察官吴彤,县检察院陈勇,一个个都淋成了“落汤鸡”,膝盖以下全部被雨水浸透,连胶鞋里都进了水,袜子都浸透了。陈勇此行得了重感冒,在“国庆节”一个星期后连鼻涕都还是黄绿的。检察官吴彤将“贡椒源”古树上一粒散落在椒枝上的花椒撕开一半,然后放进嘴里品尝,像办案品鉴物品一样。结果不到一分钟,他就觉得麻得“遭不住”,连说话都困难,赶紧喝了随身携带的一瓶矿泉水,都还没有解决问题,急忙跑到山沟边,来不及细看水干净不干净,就急忙俯身扑下,把舌头浸在水里,半天才回过神来。
汉源县林业局职工曹正福年过半百,老当益壮,为乡村振兴不辞辛劳,陪同县检察院等鞍前马后,风里来雨里去,也登上风岩顶,现场听取龚伟教授、胡文专家等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据“贡椒源”花椒古树群所有人李光全介绍,群中最古的2棵花椒树,树龄均在年以上。因其听爷爷说过,爷爷的父亲讲过,该2棵花椒树在爷爷出生前20年就有了;爷爷是74岁死的,死时自己才七八岁,自己现年是65岁,因此,推测该2棵花椒树树龄有年以上。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下午下山后,川农大博导龚伟、硕导王景燕,市检察院董敏雷、吴彤,汉源县农业农村局专家胡文,县林业局曹正福,县检察院马乾林、陈勇,清溪镇人民政府镇长张雄飞及人大主席团主席李康等专家、学者、领导,齐聚清溪镇政府会议室,共商“贡椒”名木古树保护良策,表示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原地保护、科学管护”的原则,在县人民政府领导下,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将“贡椒”古树名木保护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将古树名木的资源普查、认定、抢救、养护、宣传、科研等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开展管护、保护,擦亮“贡椒”这个金字招牌,加强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为椒农增收和乡村振兴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川菜”正宗麻,“汉源花椒”是灵魂。现在,汉源“小花椒”已经发展成“大产业”,昔日皇家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中共汉源县委书记郑朝彬提起“汉源花椒”,高度重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地理标志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战略资源,是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金钥匙”。汉源独特的水土和光热气候条件,孕育了“汉源花椒”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的特定品质特征,“汉源花椒”自唐朝元和年间就被列为皇室贡品不间断进贡时间长达年,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和保护协定产品保护名录,在56个国家成功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汉源正在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据郑朝彬书记介绍,在推进“汉源花椒”地理标志品牌发展过程中,汉源县坚持把电商赋能作为重要抓手,抢抓“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全国邮政惠农合作项目试点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等机遇,全面优化电子商务营商环境,引领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振兴,助力汉源花椒地标品牌发展,助推农民增收致富。
据郑朝彬书记透露,汉源县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多渠道助力汉源花椒销售。
一是打造特色“地方馆”。优化汉源花椒线上交易模式,通过阿里云在天猫开设“汉源花椒”官方旗舰店,借助邮乐网、易邮铺等邮政平台打造汉源花椒油“万单级”扶贫农产品。同时,开展跨平台合作,通过邮政引进天虎云商、FM、拼多多等电商平台,提升线上交易能力,扩大汉源特色农产品市场影响力。
二是创建末梢“电商村”。扶持和引导花椒加工企业、合作社及经营大户共同搭建“你弄我农”“远智养生”等电商平台,通过邮政企业举办面向村党支部书记、邮掌柜和村民的电商专题培训,培育电商人才,提升农民触网销售能力。截止年8月底,全县已开设村级农产品网店家,注册农产品电商用户00余家。
三是开设带货“直播间”。在线下召开产品推介会、新闻通气会、举办田园欢乐游采摘节等活动的基础上,在线上持续推动网络平台直播带货,与邮政“电商节”、山药视频团队、国内网红等直播平台联合开展汉源花椒直播带货。今年,汉源花椒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50%以上。
第二,全链条促进汉源花椒升级。
一是抓源头品控。依托汉源花椒省级种质资源库和汉源花椒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建立“政府+企业+院校”新型合作机制,引进国内外优良花椒品种83种,培育本土优良品种7个,推广汉源花椒栽培管理技术标准10余套,汉源花椒良种覆盖率达%。
二是抓产品延伸。坚持市场导向和顾客需求分类定位,建立花椒产业研究院,与14家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特色研发花椒啤酒、花椒面膜、花椒精油、花椒辣酱系列调味品等精深加工产品50余种,开发“汉源双椒”IP形象等系列文创产品60余种,有效延长花椒产业链条。
三是抓产业融合。坚持“延一接二连三”抓产业融合,深入推进农工、农旅融合发展,建成汉源花椒精深加工园区、中国花椒博览园、汉源花椒产业园游客接待中心。目前,已培育花椒加工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汉源花椒综合产值超42亿元。
第三,深层次赋能汉源花椒品牌。
一是数字物联赋能。与阿里云深度合作建立全国首个数字经济花椒产业示范园,推出阿牛农事APP推送种植技术,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可视化信息平台推动标准化技术落地到农事生产“最后一米”。让“科技”成为“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目前,已有5万亩标准化特色产业基地实现数字化管理。
二是服务平台赋能。扎实推进一个汉源花椒交易中心、一个生态电商产业园、一个数字产业园、一个仓储冷链物流中心、一个品控溯源体系“五个一”工程建设,打造集电商管理运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县域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建成“无接触式”智能配送中心23个、农产品物流园3个。
三是营销推介赋能。持续登上《解码中华地标》栏目,通过新加坡联合早报网、意大利侨网等20余个海内外媒体双语网站宣传推介“汉源花椒”;积极参加农博会、中华品牌商标博览会等展会和花椒产业发展峰会、贡椒文化论坛、品牌推介会、天府知识产权峰会等活动,全面提升汉源花椒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目前,汉源花椒品牌价值已达49.65亿元。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下山时,归途过半,可能是高兴得太早了吧,“啪”一声,我一土坐滑倒在地,幸亏随身背着一个双肩包,左边插一把折叠扇,右边插一瓶凉开水,仿佛一副担架撑起一副臭皮囊。龚伟教授闻声,急忙叮嘱:“降低底盘!降低底盘!”事后想来,仿佛不是我摔坐在泥巴山的“风岩顶”,而是陶醉在“贡椒源”的“金山顶”。
巍巍泥巴山,滚滚流沙河。“举杯豪情万丈,谈笑山高水长”,神马都是浮云。坐在风岩顶,看云卷云舒,想起杨慎的“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贡椒源”藏深山,依然有春天,那里也有一片多彩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