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以来,全国多地报告了新增本土新冠疫情感染者,聚集性疫情风险仍然存在。多地根据疫情形势,调整了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一起来看下↓↓↓
摄影/宁颖
天津:8个区通告恢复常态化核酸服务
9月12日,天津河西区、河北区、南开区、北辰区、河东区、滨海新区、静海区、和平区相继发布通告,恢复常态化核酸采样点服务,恢复常态化核酸检测。
重庆:从9月12日起7天检测1次
从年9月12日起,对重庆市中心城区的市民群众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周期和检测频次,将根据我市和国内疫情形势适时进行调整。
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暂定为每周(7天)检测1次。从9月12日起,7天内未进行1次核酸采样的人员,其“渝康码”将被赋橙色弹窗并进行短信提醒。橙色弹窗人员进行1次核酸采样即消窗。
目前重庆市常态化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范围都是免费,采用的是混检方式。
浙江:缩短常态化核酸频次3天一次
据浙江新闻客户端消息,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自9月11日零时起,湖州市、绍兴市、舟山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7天1次调整为3天1次,台州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5天1次调整为3天1次。另外,丽水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自9月10日起,从7天一次调至3天一次。
舟山及台州规定,自9月14日零时起开始扫码查验,自9月14日零时起,未取得72小时内核酸采样或检测证明的人员不得进入各类公共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此外,9月3日,杭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告:自9月4日零时起,杭州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7天调整为72小时,自9月7日零时起开始扫码查验。自9月7日零时起,未取得72小时内核酸采样或检测证明的人员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9月5日,宁波市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调整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加强疫情“外防输入”工作的通知》,决定将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7天调整为72小时,自9月7日零时起开始扫码查验。宁波市常住居民及其他在甬人员每72小时应自觉完成1次核酸采样。
上海:常态化核酸检测免费延长至10月31日7天一次
9月10日,据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年10月31日;即日起至年10月31日,市民应每周至少进行1次核酸检测。市民如7天内无核酸检测记录,其“随申码”将会被赋黄码;完成核酸采样后,其“随申码”将在24小时内转码。
此前,上海曾宣布免费常态化核酸检测将截至6月30日。8月14日,上海宣布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免费检测服务延长至年9月30日,本次已经是上海市第二次延长免费检测服务。
山西: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恢复为7日1检
据太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自9月5日起,太原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恢复为7日1检,对进入公共场所的人员查验5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此外,晋城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也发布公告,自9月6日起至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结束前,全市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调整为7天1轮全覆盖检测。重点人群仍按规定频次进行检测。
湖南:启动城区常态化核酸检测7天一次
近日,湖南包括长沙市、湘潭市、岳阳市、益阳市怀化市等在内的多地官宣,在城区启动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市域范围内所有人员以7天为一个周期至少完成一次核酸检测。
对7天内未核酸检测的,实施湖南省居民健康码弹窗提醒,并严格执行场所码扫码管理,限制出入公共场所。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区域核酸检测期间,所有常态化下区域核酸采样点以提供混检服务为主,实施免费采样检测。
山东:限制“超过4天未做核酸检测人员”进入公共场所
8月30日,山东济南、烟台等地均发布《关于限制“超过4天未做核酸检测人员”进入公共场所的通告》,超过4天未做核酸检测,健康码下方第一行核酸检测标牌显示5天及以上,限制进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严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国家卫健委: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
图源:网络
9月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李大川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核酸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在核酸检测机构审批准入、人员资质管理和质控质评方面建立了规范的制度体系,实行了核酸检测全流程监管。具体是在严格核酸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管理、规范样本采集保存和转运工作、加大日常和应急状态下的监督管理力度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同时,加密实验室质控质评频次,重点强化核酸检测退出机制的落实。对核酸检测机构实行“红绿灯”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举办主体实行绿灯优先审批。同时,坚决落实黄灯整改、红灯退出机制。地方卫生健康部门要落实上述要求,加强核酸检测机构监管,对于不同违规情形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消核酸检测资质,直至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处罚措施,保证检测质量。
对于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要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并按照第三版区域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做好核酸检测的组织和准备工作。
常态化核酸检测到底有没有作用?
“常态化核酸检测”这个概念从年初开始广泛流传,可谓是史上最强的核酸检测措施。按照国家卫健委此前的说法,常态化核酸检测针对的是有疫情输入风险的地区,或者正在发生疫情的地区,通过更频密广泛的核酸筛查,早发现、早干预,切断隐匿传染源。这是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的目的。
那么,现在对于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到底有没有必要?
来看一组例子,近期国内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主动发现的阳性病例:
4月28日至5月5日,杭州市西湖区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主动发现1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病例。
7月8日,河南泌阳县在常态化核酸检测筛查中发现一名阳性人员。
7月10日,广州市白云区在常态化核酸筛查中发现1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7月24日,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徐和建指出,延庆、顺义、朝阳区三起疫情都是通过常态化核酸检测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管控到位、从而实现精准防控。
8月29日,吉安吉水县在常态化核酸检测中发现一例初筛阳性。
8月30日,广州市海珠区在常态化核酸筛查中发现3名核酸检测阳性人员。
9月10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在常态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过程中,发现一名初筛阳性人员。
当前,国内疫情多发、频发,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速度快、传播强度大、传播过程隐匿,疫情传播风险较高。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做好疫情监测预警并非没有必要。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费用谁来承担?
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肯定将产生一大笔检测费用,这笔费用谁来承担呢?是国家医保局承担还是地方财政承担?抑或是个人承担?这是民众特别 据央视新闻,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于近期网上舆论非常 另据国家医保局
《通知》明确,各地下调后的价格是公立医疗机构对外提供核酸检测服务的最高限价,检测机构实际收费可以低于政府指导价,但不得上浮。对于政府组织大规模筛查和常态化检测的情况,考虑到规模效应和基层组织、志愿者对成本的分担作用,《通知》明确检测机构按照更低的费用标准提供服务,即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
此外,《通知》根据各地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的最新集中采购中选结果,要求下调公立医疗机构对外提供抗原检测服务的计费标准。服务项目的政府指导价格从5元/次降至2元/次,“服务项目价格+抗原检测试剂”的封顶标准从15元/次降至6元/次。
这已经是近两年来国家医保局开展的第四轮降价。不过,如此大量的检测样本下,所需要花费依然很庞大。以河南为例,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年年底,河南全省常住人口为万人。若按每个月15次全员筛查、每次3.5元/人计算,河南省一个月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约52.16亿元,全年的费用约亿元。年,河南全年全省财政总收入.24亿元。按此计算,核酸检测费用占到全年财政收入的9.5%。
疫情常态化防控:应因时因势而定
此前,在5月23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强调,常态化核酸检测“绝对不能一刀切”,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要搞15分钟核酸采样圈,主要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城市。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检测频次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指出,虽然核酸检测价格一降再降,但常态化核酸检测仍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较大压力。由政府兜底开展全民免费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或许能降低频繁封控城市带来的经济损失,但对各地财政带来的考验也需引起重视。“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二线城市的财政能力或许能承担起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高额成本,但中小城市本就面临着较大财政压力,如果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就可能需要额外的财政工具给予支持。”
深圳市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医院院长卢洪洲强调,未来若要彻底转“被动”为“主动”,不再需要常态化核酸筛查,甚至是走出疫情,主要还是靠保护效力高、长效疫苗来建立群体免疫,以及口服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来减少重症。这样才不用担心大规模的疫情反弹,逐步走向放开。
据美联社柏林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地时间5月22日警告说,尽管自奥密克戎感染浪潮见顶以来报告的感染病例数有所下降,但在全世界只有60%的人口接种了疫苗的情况下,“在所有地区的疫情结束之前,这场疫情根本谈不上结束”。
也因此,我们的防疫策略要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才能跟上形势的变化,做出最有利的判断。
( 编辑:风华
校对:袁凯
审核:龚紫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