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中国战略下,“肿瘤慢病化管理”逐渐成为卫生健康行业的目标之一。医院院长朱宪增认为,提高肿瘤防治能力重在基层。“但由于我国医疗资源不均衡,医院诊疗能力待提升、治疗手段相对匮乏等,基层肿瘤患者最终医院。”安徽省医院院长赵曙光分析。赵曙光和朱宪增都表示,大病患者救治仍是他们的短板。“尤其要提升癌症患者救治能力。这不仅关乎基层癌症患者的生命,也关乎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地和‘大病不出县’目标的实现。”朱宪增说道。以老年人多发的多发性骨髓瘤为例,医院血液科主任康廷干介绍:“老年患者一般希望在本地接受治疗,医院未配备新型生物靶向药物,缺乏创新治疗方案,患者往往面临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很快复发和进展的困境。”多发性骨髓瘤无法治愈且复发不可避免。“治疗目标是深度缓解,即尽可能延缓疾病复发,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医院血液科主任孙杉杉补充道,“—旦患者复发,用药需求是非常急切的。”今年年初,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创新药达雷妥尤单抗进入医保,扭转了基层缺乏复发难治患者治疗用药的局面。孙杉杉感慨:“医保创新药进入医院大大提高了治疗的便利性和可及性,毕竟并非所有患者医院享受专家级治疗。不仅如此,赵曙光和朱宪增认为,医保创新药进入医院,可助力学科细化和基层肿瘤防治中心建设。据了解,目前医院和医院都获得了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黄晓军教授牵头的“国家标准化血液疾病诊疗中心”项目的帮扶,医院的培训和指导下,推进学科建设,加强用药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留在我院治疗。”朱宪增表示,医保政策落地后,医院距离实现患者“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为做好基层群众的“健康守门人”,两位院长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医院的支持力度,为医院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把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打医院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群众在辖区内有适合的药物可用。(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姬薇通讯员彦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6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