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组日常监测、乡镇研判预警、县级调度帮扶,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
以城市标准推进乡村建设,统筹抓好农村环境整治、镇区改造提品、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未来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面临农业体系有待完善、品牌带动不够强、与职业化新型农民存在差距的问题
乡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有效改善,还需提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能力以及基层治理能力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县委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一线总指挥与施工队长,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如何把脱贫攻坚积累的经验运用于乡村振兴中?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有哪些难点亟待攻克?《瞭望》新闻周刊特邀多位县委书记,畅谈两大战略衔接面临的关键环节与主要发力点。
健全防止返贫机制
《瞭望》: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地为防止返贫作出哪些努力?
滑志敏:着眼长远,盐池县建立了脱贫攻坚动态预警监测系统,由网格员负责采集、录入、更新数据。主要包括农户数据管理、督办管理、网格化管理等功能,通过对农户收入、饮水安全、住房安全保障、基本医疗保障等10项27类指标,自动识别和生成问题,以黄灯或红灯对全县所有农户预警,再由平台管理中心派发任务、核实处理。
杨龙文:村组日常监测、乡镇研判预警、县级调度帮扶。首先,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成员、帮扶干部、村民小组长等负责常态化日常监测工作,村级根据上报情况3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实、审议;其次,各乡镇于每月25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判返贫风险情况,建立动态管理台账,进行分类预警;再次,县级根据预警名单信息,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会议逐户研究解决返贫风险问题。
王永记:推动脱贫成果向振兴动力转化,获嘉县切实做好扶贫资产的清产核资,分类管理:经营性资产要通过政策性资金入股等方式,增加集体收入;非经营性资产要建立台账,强化管护,纳入村集体合作组织“资产包”。
《瞭望》: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方面,结合乡村实际,推进重点有哪些?
徐海宁:海原县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率先打造一批美丽村庄、乡村振兴示范村,完善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物流、农贸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大力优化城镇功能布局,提升城镇环境品质及文化品质。
实践中发现,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少,建设力度需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力度需加大,不仅要抓好农村“厕所革命”,还包括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资金支持力度需加大。
张辉:加强要素流通,提升城乡融合品质内涵。以城市标准推进乡村建设,统筹抓好农村环境整治、镇区改造提品、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房改善项目,深化“点亮乡村”“光网乡村”“数字乡村”建设行动,推进镇区改造工程,着力提高农村“水电气路”四网覆盖率,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
以城市气质涵养乡村文明,坚持城乡联动、全域覆盖,深入实施新一轮常态长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移风易俗,筑牢文明根基,擦亮文明品牌。
以城市理念创新乡村治理,积极推广“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模式,深化“党员楼栋长”经验做法,健全“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马维民:要实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和共享,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为此,大安市着力实施村庄道路畅通工程,加快补齐乡村道路短板;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全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乡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点推进5G网络建设,在乡镇、中心村优先布局;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统筹城乡供电一体化。
杨龙文:推进乡村建设工作存在的难点: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滞后;二是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支撑较薄弱;三是一些传统村落因危房改造等建设逐年减少,乡村文化特色不鲜明。
年9月24日,河北唐山遵化市东旧寨镇东旧寨村农民在果园收获秋桃刘满仓摄/本刊
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瞭望》:着眼未来农村现代产业发展,当地在实际发展中面临哪些短板?又有何特色与潜力?
马维民:品牌建设尚存提升空间。比如,大安市特产“黄姑娘”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认证”,但仍有待加快标准园建设规模,提升种植面积;创建品牌,以品牌闯市场,创造更高经济价值。
短板体现在:一是部分农民知识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较传统。二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在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方面还有不足。三是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由于企业周期长,资金回笼速度慢,部分企业资金链不稳定。
杨龙文:大化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禀赋好、生态环境优越,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以及富硒农业具备优势。
但目前,全县农民农业收入较低,农村发展后劲不足、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农村集体经济支撑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传统农业比重大,主导产业品种多、规模小,产业链短,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能力不强。
王永记:获嘉县顺应市场需求谋划、依据自身资源禀赋定位,培育县域主导产业。探索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三产融合示范区等产业发展平台和载体,发挥规模效应,拉长产业链条。
“村企共建”,已经催生了同盟冷链、润辉菇业、锦昌农业等10余家涉农龙头,助推涉农产业提质增效。未来,继续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力争两年内新吸引20家重点工商企业助力乡村产业培育。
徐海宁:海原县肉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组织模式逐渐现代化,打好了“一主四特”产业基础。
从短板看,海原农业三大体系有待完善,品牌带动不够强,加工转化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仍需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还需提升。
滑志敏:在脱贫攻坚阶段,盐池着力发展了以高端滩羊肉为主导,黄花菜、牧草、中药材、小杂粮为辅,肉牛、生猪等特色产业为补充的“1+4+X”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盐池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还处于起步阶段,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相对发达地区还存在差距。下一步,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特色产业、公共服务、稳定增收等领域求突破,全力打造“红色盐池绿色发展”这个品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引领、传统产业提升、新型产业提速、全域旅游提档、现代服务业提质“五大工程”,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下功夫,走出一条符合盐池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人”尽其才保障战略衔接
《瞭望》:目前当地乡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是怎样的?村干部要成为领头羊,需要补上哪些能力短板?
杨龙文:大化瑶族自治县个村(社区)“两委”共换届选举产生“两委”班子成员人,平均年龄43岁,比上届下降6.8岁。呈现年轻化、高学历趋势,年龄和文化结构有效改善。
村干部要成为“领头羊”,需要提升对新形势新发展新要求的把握能力、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本领、做好“三农”工作的本领。
徐海宁:换届后海原县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换届前的49岁降到41岁;大专以上学历村干部名,比例由9.5%提高到21.3%。村“两委”班子达到了年龄、学历“一降一升”要求,是历次换届中要求最严、质量最好、结构最优的一次。
未来,要提升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管理能力及基层治理能力。
滑志敏:盐池县新任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人,平均年龄46岁,比上届降低4.3岁;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7.8岁,比上届降低2岁。
在农产品品牌打造、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和农业科技应用等方面,村干部还存在能力短板,要尽快补上。
《瞭望》:做好战略衔接,哪类人才最为短缺?需要哪些配套支持?
杨龙文:目前最短缺的是熟悉农情村情、发展农业农村的经济类和技术类人才。希望引进高层次涉农人才、热心服务群众的本土优秀人才。
建议安排专项资金提高乡村干部工资待遇;建议出台激励政策,比如对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可考虑纳入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才选拔视野;希望高校、科研单位积极参与乡村振兴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马维民:缺少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电商、农业科技等高素质人才,以及教育、医疗等培养周期长的高素质人才。
建议打破编制、人事等体制制度壁垒,给基层更大的自主权,鼓励基层创新发展。同时,努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回流,提高乡村经济承载能力,延长产业链条,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职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培育长效机制实现有效接力
《瞭望》:如何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形成制度化、集约化、市场化、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振兴机制?
杨龙文:一是建立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建议将扶贫产业纳入乡村产业振兴框架统筹推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市场主体和经营人才,强化经营主体对农户的带动作用。
二是加强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适应乡村振兴建设需要,聚焦人才引进、使用、培养、激励等各个环节,可考虑构建有利于人才成长成才的管理体制,创新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支持机制,完善农业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创造有利于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三是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规范严密“星级化”管理体系,打造全面过硬农村党支部,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巩固基层战斗堡垒。通过支部组织发动、党员先锋示范、群众积极参与、干群齐心协力,推进乡村建设。
马维民:实践中发现,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呼唤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比如强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相对富余的农村土地资源;强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打好基础;强化农村经营方式改革,为带动产业发展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支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参与采写记者:何伟孟含琪韩朝阳赵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