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苏维散文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西部文明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刘苏维

如果从卫星遥感图象上,鸟瞰陕北的地貌,它犹如秋天的树叶一样,满目都是金光灿烂。盘桓长城的北面是浩瀚无垠、一望无际黄澄澄的毛乌素沙漠;盘桓长城的南面是一个接一个大大小小形状不一奇异多姿的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显的无比静谥和苍茫;东面是一泻千里、桀骜不驯和奔腾咆哮的黄河晋陕大峡谷,像一条镶嵌的金黄色玉带。但是,你可曾知道,假如我们重返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地质年代,这里的大地之上,曾经是水光潋滟、涟漪闪闪的湖泊和绿叶成萌、浓郁茂密的原始大森林。随后由于地质运动的抬升、沉降,它们又被埋压在厚厚暗无天日的岩石之下,经过长时间的转化,演变成了油海、气田、煤海和盐田。由此也就有了千年咏流传的“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炭”的民谣。

清涧石板是三叠系上三叠统(距今2.37一2.01亿年)湖泊中沉积砂岩形成的

据记载,清涧县,原名青涧县,因河流两岸岩石青色而得名“青涧”,直到了明洪四年(公元年),又以清澈见底的秀延水绕城流淌,于是把“青涧”又改为“清涧”。那年那月那日,我驱车沿着国道,由南向北来慕名到了清涧县,清涧县城背山面水,左涧右隘,三山环抱。秀延河水从南向东沿着沟谷,在光滑的河床上面呈梯级潺潺流过,当遇到了挡在河道里的小石块时,还不时传出“哗啦啦低声吟唱的声音,尤其是夜深人静时,水声如诉,水光如银。你如果随着秀延河继续向东信步行走,群山沟壑两旁裸露的基岩,到处都是一层加一层均匀叠加的岩石,这些岩石仿佛像一本一本整整齐齐摞在一起的书籍一样,因此清涧县还有一个称誉,“石板之乡”。

可能因为秀延河的关系,子长人同清涧人发音和口语十分相近,普遍把“si”(死)与“xi”(洗)不分,传闻有一年,一位外地客人来清涧旅游,住到旅行社后,服务员十分热情周到,就端来了一盆洗脸水,让这位远方来的客人洗一下脸上的灰尘,随口说到“你先洗”,结果客人听成了“你先死”,吓的拔腿就跑。同样,淸涧人把“启石板”,说成“此石板”,意思就是把一层一层的岩石开采启来。有经验的石匠找到“石板窝子”,一看裸露的岩层,寻到自然缝隙,用錾凿出一寸左右的沟槽,让石板层与老岩层分开,就用撬棍把石板一层一层揭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一块又一块摞起来。陕北石板的颜色也是多样,大约有六类,比如汉瓦(灰白)、油灰(深灰)、青瓷(灰绿)、蓝瓷(蓝灰)、睌霞纹(紫红斑状花纹)、雪花青(灰绿斑状花纹)。

清涧人同石板的关系,就像面团掉进面囤里一样,天天粘贴一起,死死活活不分离。当你走进清涧,走进清涧的每一个村庄,老远望去,围墙、大门是用石块垒砌的,推开大门进去,你就会发现,石碾、石磨、饲喂牲口的石驴槽、石猪槽等等,全是石匠师傅们用整大块的石块,用一把锤子,一根錾子精雕细琢的,窑洞面子也是用錾子一下一下雕刻出来的,上面掩盖的窑檐也是用整齐划一的青石板。随手推门进去,一眼望去,用青石板套装成大衣柜,用青石板套装成储粮用石仓,用青石板在生火前面镶嵌的石墙面,铁锅上是锅盖,储放锅碗瓢盆用的石锅台等等,用的全都是青石板。

清涧人不仅仅在生活上同石板形影不离,而且还用石板创作了千古不巧雕刻的艺术。他们十分尊重能雕刻人物和嘉花瑞草、珍禽神兽的石匠,称呼这些人为“花石匠”。他们把所要雕刻的物象,能手随心动,錾随手动,凭借丰富的的想象力,像现代木刻画家一样,使用圆刀、斜刀、平刀、三角刀,先凿出物象的外轮廓,让物象凌空凸起,然后再把物象以外的空白处凿掉,形成凹平面,随后,用阴线刻出物象的细节。这样一幅画象很快地展现出来。从年以来,陕北绥德县、米脂县官庄、神木市大保当等地方先后出土了大量的汉画像石。据统计,北京大学、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单位,都进行了收藏。这些出土的千年汉画像石,它们的雕法,寓意基本上相近。清涧石板,它在重重的压力和黑暗之下,荣忍负重,默默不语,耐着亿万年的寂寞和痛苦,从未鸣冤叫屈。它们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永远抹不掉标志和符号。

这些年来,一直着力硏究陕北沉积岩的陕西省地质调查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田民民讲,从这里较多的煤田岩芯钻孔分析,清涧石板属于天然饰面板材,它是一种由石英、长石、方解石及黏土类矿物组成具有页理面的沉积岩,沉积相为内陆湖泊相,为鄂尔多斯地层分区中,显生宇中生代中,上三叠统延长组(距今约2.47一2.01亿年)地层,该地层由砂岩、页岩和油页岩组成,其中页岩及部分油页岩由于质地细腻、页理石平整,岩石具有良好的韧性,硬度适中,易加工的特点。噢,原来清涧石板是在2亿年前,海水退出后,在这里形成了较深的湖相,沉积了黑色页岩、油页岩、泥岩、泥灰岩,再加上干旱和湿润、寒冷与暖热不断交替,便像树干的年轮一样,留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层加一层岩石的痕迹。

后来地质工作者将“延长组”下部分别命名为铜川组和胡家村组和永坪组。永坪组最接近“清涧石板”的特征,它的颜色为灰或深灰色薄层状中细粒长石砂岩、薄层状细粒含泥质砂岩、粉砂岩,它们可以自然纹理剥离成厚度均匀的薄板,一般裸露于沟谷底部,长度米左右不等,厚度20一50米不等,主要产于清涧河及其支沟。

瓦窑堡的炭(煤)是三叠系上三叠统(距今约2.37—2.01亿年)浅湖沼泽中繁盛的裸子植物形成的

瓦窑堡镇是今日子长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元初依山为堡,初名为望瑶堡。据清雍正《陕西通志》记载,明代建为方城,改名瓦窑堡,沿秀延河呈长方形分布。瓦窑堡一名因当地贮藏有丰富的石灰石和取之不尽、秃露地面的胶土(不吃水,有一定的黏性),烧制成砖瓦而得名。瓦窑堡的炭实际上就是指的是这里生产的煤,这里的煤主要是以气煤为主,多为块状,呈黑色、灰黑色或者黑褐色,油脂大,沥青光泽;发热量高,燃点低,容易着火,用当地老乡的话说,灵验好烧,急用时用厚一点的纸张就可以燃烧起来。但是由于地质环境的影响,瓦窑堡的含煤层多(约有20余层),可是可开采煤层少,一般就是2一3层。生产的煤主要是出售到山西省等地炼焦炭,焦炭多用于炼钢,是目前钢铁等行业的主要生产原料,被喻为钢铁工业的“基本食粮”。目前,勘查查明子长市区域范围内煤炭保有资源储量近80亿吨。

在《地质辞典》中,对“瓦窑堡煤系”是这样解释的,它属于地质年代中生界晚三叠世(距今约2.37一2.01亿年),为陕北鄂尔多斯盆地内陆盆地含油、煤沉积,由黄绿、灰绿、肉红等色长石砂岩、细粒砂岩及砂质页岩组成,底部常为粉红色长石砂岩。局部地区顶部含有煤层,也称“瓦窑堡煤系”。

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院士王双明,在《鄂尔多斯盆地叠合演化及构造对成煤作用的控制》一文中指出:鄂尔多斯盆地地处我国东西部构造结合部位,是古生代、中生代多期沉积盆地叠合改造形成的构造盆地。早古生代(距今约4.4亿年之前)沉积体系是“陆外有坪,坪外有滩,滩外为海,海外为槽”。中生代早三叠世继承了二叠纪晚期的沉积格局,主要发育河流和湖泊沉积。中三叠世形成了大型坳陷,初以定边一安边一志丹一宜川一线为界,以北河流发育,以南河湖共生。到了晚三叠世湖泊扩大,随后湖泊渐渐萎缩,东北部为河,东南部河、湖、沼伴生,浅湖缩至西南一隅,仅在子长一带形成了可采煤层。

我们都知道,煤也叫炭,煤为“某火”,炭为“灰山”,它是远古植物的遗骸,中生代三叠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有常绿的苏铁、高大的银杏和郁郁葱葱的松柏。这些植物随着地壳的缓缓下降以及流水冲刷,被沉埋到了水中或沼泽地或被泥沙掩埋,经过上亿万年的碳化、演变,就形成今日人们在地下开采的煤炭。

瓦窑堡的炭,虽然在暗无天日的地宫中深藏了亿万年,使你的外貌完全变成了墨一般的乌黑,但你在前世的时候,披着原始的绿色,把大地装扮的五色缤纷。今生后,你又将光明和温暖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在中生代三叠纪造山运动中,这里曾经是潋滟的湖泊和静谧的森林,它们相互交错、星罗棋布

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到处都是千沟万壑,细沟、浅沟、切沟、冲沟、河沟纵横交错,尤其是河沟,它的沟底切穿了黄土层,进入基岩中,沟床纵剖面一般都是一条上凹的弧形曲线。如果从地质构造专业角度来划分,有断层谷、向斜谷、背斜谷等。地质工作者为了能够进一步查明区域地质构造,就会来到这里,选择性地进行地质剖面实测。对地质剖面实测,就如同从地球表面向下“切”一刀,从切口的侧面了解地层的分布、岩性、走向、倾向、倾角、厚度等,千方百计寻找大自然给我们留下的蛛丝马迹,然后“将今论古”,推测几亿年前地质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

近一个世纪以来,不少地质工作者,怀揣梦想,风尘仆仆,跋山涉水,背着地质锤、放大镜、罗盘、三角板、量角器等必要的器件,来到这里,行走碾转在这些崎岖不平、深遂的沟壑里,寻找实测着一个个典型的地质剖面。把一块块露头新鲜的岩矿石标本等实物资料,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随后在化验室打成粉末,在放大镜下细微的颗粒里,重返2亿前的三叠纪,捡拾陕北地质历史的脚印,破解“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炭”的密码。

有资料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在早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时是海相沉积地层,也就是说这一区域曾经为海洋,后来因地壳多次抬升、沉降,气候变化,海水逐渐退去。到了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变成了海陆交互地层,在这些地理单元地层中,留下了“海相”、“湖相”、“沼泽相”沉积物。如果沉积物中发现有遗存下来的生物(化石),地质工作者就可以通过这些化石来判断沉积地层的类型和相对地质年代。如果打开陕西省地貌和构造解译图,你就会发现,延长县、延川县、清涧县、子长市正处鄂尔多斯盆地中心部位。而延长又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开采利用石油的地方,延川县永坪地区的奥陶系石盐也相当丰富。不仅如此,年6月,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考古专家在延长县上三叠统地层中发掘出了“安定弓鲛”化石。无独有偶,年,该所的考古专家又在子长市冯家屯乡驼儿巷村南沟上三叠统地层又发掘出了“子长瓦窑堡鳕”。这块化石鱼鳞清晰如画,头尾非常完整。由此我们完全可以浮想联翩、无限地遐想,时光倒回到2亿年前,现今清涧县、子长县、延长周边区域,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高山上的泉水,不甘寂静从高山泉眼里汩汩涌出,汇聚交织在群山万壑之中,带着一身泥土的芬芳,一路欢歌笑语,一会儿蜿蜒曲折,挠过各种岩石后,跌入狭窄的河槽穿,过深邃狭长的峡谷;一会儿又轻轻地流淌在细沙构成的沙滩或冲刷形成的河床上;一会儿又缓慢地流径在草滩泥毡上;它们流径图似像蛇曲的“s”图一样,最后汇入星星点点大小不一旖旎多姿的湖泊。从清涧沟谷里裸露的基岩,留下的水平层理和波纹来看,汇入湖泊的这些河流,就像船舶进入港湾一样,冲洗悼随身携带的粉质泥砂,然后渐渐沉积在深邃的湖底,日积月累后,湖底就把这些泥沙一层一层均匀地叠加起来。可是浩淼的湖面,却是水光潋滟,涟漪闪闪,一圈一圈的微波轻轻抚摸着湖边的沙滩,沙滩上时儿也会出现一些从森林、草丛里爬出来的动物,一边戏戏,一边喝水,或者吹风乘凉等等。风平浪静的时候,它又像一面清亮的大镜子,把摇曳着岸边上垂吊的树木和依依芳草倒映在清澈的湖水里。当然,湖水不停地进来,也要不停地往外流淌,湖泊对它们只不过是漂亮的“五星级宾馆”一样,留下的只是温馨的记忆,随后悄声无息地离别,继续前行,直至回到它那盼望已久的故乡——大海。

写到这里,我才似乎有点醒悟,原来我们伟大的母亲——地球,早在亿万年前,她未雨绸缪,在鄂尔多斯盆地这块厚厚的黄土地之下,早早为人们储备了,丰富的的煤、油、气、盐以及石板等所需要的矿产资源。她的心愿,就是让我们从一种美丽的形式中走出来,再进入另一种美丽的形式。这,就是我们的伟大母亲——地球。

作者简介

刘苏维,在国家困难时期出生在陕北黄土高原米脂县。喜爱文学,业余时间笔不辍耕,有通讯、散文、纪实文学等作品,曾多次在各大纸媒和网络平台发表。

作者/来源:环球经典原创文学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