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编者按:
在市二届人大九次会议上,市长王林虎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了参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共鸣。如何将政府工作报告贯穿到县区发展中?参加市两会的六位县区委书记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回眸“十三五”,解读“十四五”,回应百姓关心的民生热点话题。
左耀锋
左耀锋高品质打造海东首府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对海东市年的工作部署和目标规划思路清晰、任务具体,既洞察发展趋势、遵循客观规律,也符合海东实际、回应群众关切,对推动实现城乡统筹新海东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2月22日,市人大代表、乐都区委书记左耀锋在市二届人大九次会议分团审议时说,年,乐都区将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抓城市崛起和乡村振兴“两个关键”,认真研究经济形态,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宜业宜居、城乡统筹的现代化新城。
左耀锋说,下一步,将着眼提升乐都在全省东部城市圈的定位和海东市的首位度,加快宜业宜居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按照城乡一体、生态宜居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旧城片区拆迁工作,完善城区内停车场等公共基础设施,推进国道改扩建、乐化高速等项目建设。巩固提升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两端发力,全力构筑河湟生态文明典范。巩固提升两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及整改成效,持续推进祁连山南麓乐都片区生态修复工程,狠抓道路、工地扬尘治理,严控餐饮业油烟污染。以中心城区、湟水河、南北山为重点,持续开展春秋义务植树造林大会战,高标准完成城市绿地、湟水河两岸、城区出入口等重点片区绿化,着力打造“国家级园林城市”。
同时,打造高原特色农业样板,建成乐都长辣椒种苗繁育基地,扩大乐都紫皮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深冬温室蔬菜基地规模,建设马铃薯种苗繁育和“青薯10号”标准化生产基地;启动建设北山全域生态大牧场,着力打造全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
“年,我们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扶贫产业,让脱贫人口稳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做好易地扶贫后续扶持,建设七里店安置点产业园,引进毛绒玩具、服装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群众就业渠道。”左耀锋说,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培育现代工业新体系。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园二期配套设施、中小企业园三期、杏园路等项目建设,积极承接光电产业、电子产品制造等为重点的信息科技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全省新型绿色建材、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产业和钛合金产业聚集地。
此外,持续加快社会事业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筑牢美丽幸福宜居家园,实施教育复兴计划,建设全省基础教育基地,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和就业创业工作,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郭海云
郭海云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园林城市
“政府工作报告高举旗帜、切中时脉,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一组组数据和取得的成绩令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市人大代表、平安区委书记郭海云表示,今年,平安区将充分借助在区位交通、富硒资源、城乡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努力将平安打造成高原硒都和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海东市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文旅康养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园林城市,着力融入全国全省全市新发展格局。
郭海云表示,下一步,平安区将紧抓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契机,扎实开展两轮中央环保督察和省级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生态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抓好全域国土绿化,持续巩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成果。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落实新发展理念,抓好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招商引资工作,力求在招商合作的领域、层次、主体各方面实现新突破。立足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围绕城市商业、房地产业、住宿餐饮和文化旅游行业,主动进位,积极服务,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紧紧围绕“四种经济形态”,做好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释放现有产能,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培育支撑多元、质效兼优的现代产业体系,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建起平安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我们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富硒特色产业发展,集中打造传统作物种植基地,推动特色种养殖业提质增效。深入研究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保持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政策支持的延续性,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郭海云说。
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郭海云表示,平安区将持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生态生产生活相统一的现代化乡村,优化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供给,主动对接融入“西宁—海东都市圈”和平安、乐都同城发展,努力把平安建设成为内外兼修、具有河湟文化特色的古驿新城。同时,积极补齐创新方面的短板弱项,紧紧依靠青海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河湟新区科技资源支持型特色载体线上孵化平台的引领带动,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生态链。
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方面,今年,平安区将从人民群众最“急难愁盼”的问题入手,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从根本上筑牢基本民生底板,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杨海林
杨海林打造更加美好川海中心城市
市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海林说,民和县去年持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产业机构优化,精心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全力保障民生福祉,有力破解发展难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3%,“十三五”圆满收官。
当前民和正处于一个机遇增多、优势凸显的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着一个开拓创新、破解瓶颈的爬坡过坎期。民和县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两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现阶段的发展特征,找准民和发展与国家和省市战略的契合点,找准民和在国家和省市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和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让民和在全市新一轮发展中力求超越,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民和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同时,依托“两轴一核一高地”区域发展总体布局和“一群两区多点”省域城镇化空间体系,唱好民和——红古规划相融、交通互联、生态共治、产业互补、市场互惠、民生共享“双城记”,抢抓民和——红古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机遇,谋划推进公交枢纽体系、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G6京藏高速公路民和——红古互通立交出口等重点项目,不断提升区域通达率和城市承载力,把民和建设成为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川海中心城市。
杨海林说,民和县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摘四不摘”要求,扎实开展“补针点晴”专项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巩固,用政策的稳定性确保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有序过渡,特别是全力推进以基层组织振兴、思想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产业振兴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战略,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特色“多点”建设,打造辐射带动农村发展的新载体,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大镇、产业大镇和文化名镇。
杨海林表示,民和县要着力补齐重大疫情防控短板,加快构建统一高效、运转顺畅、保障有力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体系机制。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众的关爱救助,积极发展社会化养老产业科学理性、分批次有重点推进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培育和发展高品质房产市场,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住房需要。
李小牛
李小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市人大代表、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李小牛说,年,互助县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生态环保“三问”,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主动融入省委省政府构建的“两屏三区”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战略布局,高质量完成祁连山南麓互助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联防联治,持续抓好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园林绿化,高效推进南门峡湿地公园、农田林网、重点防护林和塘川河流域东西两山绿化等重点生态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健全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力构筑生态互助之基。
同时,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互助绿色产业园和“双国家级”农业示范园为平台,围绕农业发展工业、以工业带动农业,打造青稞酒、青绣“两青”品牌,加快推进青稞产业园、青海百德6.5万吨牦牛藏羊全产业链生产加工等项目,加快构建融合共生、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入“五个示范省”“五个新海东”建设,充分挖掘互助特有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产业、生态效益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环境可承载的民俗体验、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互助县将聚焦区域协调发展总体布局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完善停车、排污管网、5G网络等基础设施。以新一轮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深入推进“街长制”,优化升级智慧城管平台,不断提升城市管理规范化、智慧化、精细化水平。坚持稳定地价、稳控房价,大力整顿房产中介、二手房、租赁住房市场秩序,规范保障性住房、商品房预售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加快编制村庄整体规划,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和美丽城镇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促进城乡服务均等化。
李小牛说,互助县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创业带动就业、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坚决把群众最关心的“关键小事”办实办好,严格落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六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快推进健康服务共同体试点,让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推进平安互助、法治互助、和谐互助建设,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刘建昱
刘建昱全力打造城乡统筹新化隆
市人大代表、化隆回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建昱表示,化隆县将紧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把巩固脱贫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战略、培育特色产业、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重点内容、前提内容、基础内容和根本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立足现代化“城乡统筹新化隆”建设要求,加快完成重大课题研究,加强重大工程项目谋划,加快规划编制进度,争取将化隆的规划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真正以项目的质和量体现编制成效,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础。
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刘建昱说,化隆县要按照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坚持“川水抓果蔬、浅山种豆薯、脑山重种养”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实施卡力岗万头牛羊养殖基地、雄先金源万头牦牛养殖基地、扎巴万亩油菜种植等九大基地,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特色粮油资源优势,加大黑青稞、小油菜籽、冬小麦、马铃薯、薄皮核桃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及精深加工,对接市场需求,打造多元化的系列休闲健康食品。积极以中国特色小镇(拉面小镇)为总领,着力建设青海省扶贫拉面产业园、化隆智慧拉面信息化服务平台和化隆拉面小康村,形成“种草养畜、屠宰加工、分割研发、冷链配送、设立分仓、营销配送、拉面销售”的拉面经济全产业链一二三次产业高度融合发展的模式,促进县域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结构优化。
同时,刘建昱表示,化隆县将紧紧围绕省市确定的“三年全覆盖、五年上台阶”的目标要求,充分发挥化隆县农牧业大县的优势,在农业牧业发展上想办法、做文章,在培育、选树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典型代表上持续发力,牢牢抓住中央财政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项目这一平台,有效整合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村集体实体经济示范点,坚持培养选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力争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
刘建昱说,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上,要充分利用黄河水域面积广的优势,大力发展库区水域资源水产养殖,打造高原冷水鱼养殖基地。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建设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群科新区滨河广场及沿黄慢行系统,提升群科新区城市形象。充分利用结对帮扶单位专业优势,打造“黄河博物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安达其哈花海及集农耕文化游乐院、民俗博物馆、黄河奇石园、文化墙等园艺工程、撒拉族休闲茶餐厅、撒拉族民居为一体的阿河滩乡村旅游项目,促进旅游消费,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持续开展杏花节、搏击赛、沿黄马拉松等相关赛事,逐步将其打造成国际知名赛事,不断提升化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
黄生昊
黄生昊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循化县委县政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交出了一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出色答卷。”市人大代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县委书记黄生昊表示,年,循化县在全省率先建成投用首个县级方舱核酸实验室,10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筑起了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铜墙铁壁。实施了健康医疗城、县城南环路二期等重点项目,签约48亿高品质住宅小区项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8亿元、同比增长6%。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元,增长5%、7%。
黄生昊表示,今年,循化县将着力从五个“坚定”着手,抓好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工作。一是坚定不移守护好丹山碧水。持续打好八场标志性战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力巩固两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确保县境内80公里黄河清水出城。实施好黄河流域两岸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严防死守耕地和基本农田“红线”,继续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和植树造林活动,力争今年完成国土绿化5.6万亩;二是坚定不移发展好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清真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扩大生产,鼓励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业,切实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同时,将坚定不移实施好乡村振兴。今年,循化县将在全面脱贫的良好基础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系统谋划乡村振兴目标要求,全面推进重点任务,努力实现良好开局,争取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
“我们还要坚定不移弘扬好黄河文化,围绕提升黄河两岸功能和景观形象争取和谋划项目,大力发展和促进黄河文化与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共生共赢。”黄生昊说,循化县将延续历史文脉,做足“黄河文章”,站在黄河上游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此外,坚定不移统筹好社会治理。严格城市规划管理、精致实施城市建设、精细做好城市管理,不断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多彩循化”城市品质;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办好较少民族地区群众满意的教育;持续推进“拉面产业”为主的劳务经济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坚持不懈推进移风易俗,持续给群众减负;积极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新高地”,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