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济南市第十四——十八届人大代表,国家卫生健康委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评委,医院信息化杰出领导力人物、医院管理创新人物、中国县域医疗改革之星、“强县域千县行”卓越院长等荣誉称号
作者:尹燕东
医院HIC百强、医院医院强、第一批次“国家级基层版胸痛中心单位”、医院医院两项国家级试点单位……翠屏山下、玉带河旁,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带动综合能力提升,发挥县域医疗中心作用,打造出一所百姓放心、医院,探索出一条以学科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医共体、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医院的县域强院路线,以亮眼成绩诠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十年磨一剑
医院建设走在先走在前
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以医院信息化作为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四梁八柱”,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进行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究竟应该怎么做?医院因地制宜,调动全员积极性、创造性,提出“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设计者、人人都是使用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设计理念,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信息系统研发。
顺势而为,立说立行。医院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自年8月到年6月,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检验信息系统(LIS)、医学影像管理及通讯系统(PACS)、电子病历系统(EMR)、医疗质量控制系统、心电网络系统等,大部分模块都是听取了许多一线医务人医院开发的,22个系统模块覆盖了各个部门、渗透到医疗的各个环节,开创了信息一体化模式的先河。
年到年,医院医院建设飞速发展。其中电子病历系统以时间为顺序,以医嘱为轴,建立可追溯机制。按照医嘱顺序,所有医嘱的下达医生、医嘱执行者,药品的审核及发放人员、药品厂家;检验检查标本采集、哪台设备完成的检验、核对人员、报告发送等诊疗活动的实施者……每一个诊疗环节都详细记录到具体人员,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所有诊疗活动,在信息化支撑下自动形成医疗全程图,做到就医全过程、全流程跟踪。
/医院/
实施信息化只是医院建设的开始,后续还需不断优化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保证各个模块系统无缝连接、资源高度共享。医院创建多媒体电子病历,增加图表、影像、切片、声频信号等影像资料和数字信息,在丰富病历基本属性的基础上,定期举行“病历质量回头看”评比活动,每份病历都要经历三轮严格评审。第一轮由科室主任进行审核,采取科室交叉评分;第二轮由业务院长、医务科、部分科室主任进行二次质量评价,对第一轮质控意见进行评估;第三轮为现场观摩,对提交病历及院级、科主任质控意见一并展评,进行互动分析交流,电子病历内涵逐步丰富、功能持续完善、质量不断提高。
伴随着新一轮医改,医院自年启动信息化建设,年被推荐为全国医院;年通过原卫生部五级电子病历水平评价,年无纸化电子病历成功上线,并通过原卫计委六级电子病历水平评价;年荣获济南市“智慧泉城”示范工程,年建设完成区域平台,年区域信息系统通过互联互通成熟度四级甲等认证;年8月,医院建成上线,年9月,承办中国医疗装备协会远程医疗与信息技术分会数字听诊年会,成为全国首例将数字听诊技术医院。
十年磨剑锋自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医院信息化建设优化就诊流程,缩短等候时间,切实改善了患者就医感受,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得到群众好评。
“八大中心”助力
打造“黄金1小时”生命救治圈
年6月10日,59岁的曾先生走出神经内科病房,顺利出院。几天前,神经内科介入团队为他紧急实施“脑血管造影+经皮颅内动脉取栓术”,挽救了他的生命。
入院时,患者意识模糊、重度失语、左侧全瘫,医院第一时间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按照急性脑梗死血管内介入治疗应急预案的分工,神经内科、急诊科、手术室医护团队联合抢救,通知影像科、检验科、手术室、麻醉科、介入导管室及重症医学科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医院专家的指导下果断手术。还没有下手术台,患者即刻出现肢体较前有力、言语较前清晰,病情初步恢复。术后患者转至重症医学科进一步监护治疗,经过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生命体征平稳,言语逐渐恢复,偏瘫的胳膊能举起持物,不能抬起的下肢逐渐可以收缩并能自行活动。
医院重视学科建设,发挥信息化优势,年启动“八大中心”建设,围绕整体评估、分层管理施策、提升学科能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医院临床重点专科,针对胸痛中心建设,先后制定制度、流程、预案70多项,并且研发智慧急诊系统,建立时间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全流程数据采集,院前急救——院内救治信息共享,确保数据的正确、及时和完整性,保障患者救治连续性。神经内科的医疗服务范围及影响力不断扩大,先后获得众多国家级、省级、县市级荣誉。年成为第一批“省级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年被省卫健委授予“县域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年被国家卒中中心授牌为“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
医院同步将胸痛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腹痛中心、心衰中心建设中,医院“八大中心”一次性全部通过国家、省市主管部门验收。“八大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了辐射引领作用,提升了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拓宽了学科建设发展空间,医院各学科研究能力、医疗攻关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泌尿外科成为市级重点专科,康复医学科成为市中医药重点专科;血液透析、内镜诊疗、腹腔镜微创手术、体内外泌尿碎石、肿瘤放化疗综合治疗、介入治疗、卒中单元功能康复、心电网络检测中心、ICU/CCU等也随着学科优势的增加进一步向周边辐射。
年5月30日,医院心衰中心顺利通过认证,成为全县唯一一家国家级心衰中心。“八大中心”医院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诊疗流程无缝衔接,打造了“区域内黄金一小时生命救治圈”,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上联下接“双体贯通”
夯实基层首诊堡垒
医院作为三级医疗服务网的核心,上联三甲下接基层,在分级诊疗体系中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如何以创建区域诊疗中心为抓手,打造区域医学科研新高地,夯实基层首诊堡垒?唯有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才能让患者在家门口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为打造服务县域、辐射周边的就医高地,医院医联体+医共体“双体贯通”、信息共享,做好上联下接工作,借助远程会诊和医联体、医共体,将省内甚至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引入平阴,解决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实现了优质专家资源下沉。
年,医院启动“”信息化工程,着力打造区域智慧健康信息化体系,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建立智慧健康信息平台、智慧诊疗健康信息平台,通过公共卫生管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慢性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自助式健康管理,整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疾病防控等职能,搭建了县乡村三级专网,实现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收费管理、统一药品管理“三统一”,建立起健康管理服务闭环,实现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向上引智借力,不断深化与北京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华医心诚医生集团、山东第一医院、医院、山大二院消化内科、医院等的技术帮扶合作;医院建立合作共建模式,在北大肿瘤专家指导下实施肿瘤日讨论制度和肿瘤多学科会诊制度,为首诊肿瘤患者制定精准方案,医院获得“北京专家方案”;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做名誉主任,带动各学科全面发展。医联体建设提升了县域综合救治能力,让平阴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家级、省级专家的高端医疗服务。
向下全面协同,着力县域医共体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借力信息化建设,将远程会诊中心、影像中心、心电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慢病管理中心覆盖全县。五大区域中心的建立,最大限度地整合了医联体、医共体资源,缓解了基层医疗设备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医院还向洪范、安城、东阿三家卫生院派驻管理人员,专家定期坐诊,医院查房、进修,线上线下相结合,带动区域医疗能力同质化发展。
多年来,医院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力提高医疗技术,持续改进服务质量,致力于医联体、医共体建设,探索路径、积极推进“互联网+医院”业务,搭建省(市)县乡村一体化平台,整合省(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资源,建立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协同发展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防融合,为县域内居民提供连续、协同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实现“大病不出县、小病在基层、康复回社区”、县域内就诊率超90%作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来源:卫生健康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