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寨县黄冕镇百亩连片桑叶。
5月10日,鹿寨县黄冕镇蚕农纷纷将刚采摘的鲜茧运往收购点销售。当日,该县第一批春茧正式上市销售。目前,全县桑园总面积18.04万亩,年产鲜茧1.86万吨,养蚕收入9.3亿元。
“日晴桑叶绿宛宛,春蚕忽忽都成茧”。鹿寨县黄冕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桑蚕产业,抢抓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发展机遇,主动对接,将桑蚕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使桑蚕产业成为“黄金茧”。目前,黄冕镇共有蚕农多户,年产茧量达万公斤,桑园总面积达5.4万亩,实现产值3亿元,成为广西远近闻名的桑蚕重镇。蚕农采摘桑叶。
黄冕镇石门村产业扶贫示范园标准大蚕房:应用省力化轨道喂养+“水帘空调”控温保湿技术,让传统的养蚕模式向机械化、省力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型升级,养殖效率大为提高。图为蚕农展示自家使用省力化采茧器,比人工摘茧省力15~30倍的蚕茧。
配置资源强基础 发展桑蚕产业,首先是打牢基础。黄冕镇坚持“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带农民、促增收”的发展思路,从打造石门村桑蚕产业化联合体,建成千亩“高产优质桑园栽培示范区”“小蚕共育示范区”“大蚕标准化饲养示范区”等基础抓起,培育核心示范基地,扩大种植面积,辐射带动桑树种植面积2.5万余亩;提升改造标准化大蚕房,引进桑园喷灌系统、供配电、降温设配、自动轨道、自动化上簇器和快速取茧机等高效生产设备,建成标准化养蚕大棚多平方,提高全镇桑蚕产业标准化、省力化、机械化水平。桑蚕专家黄长生给广大蚕农培训养蚕技术。
围绕技术抓培训 为了提高桑蚕种养技术水平,鹿寨县农业部门与黄冕镇多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桑蚕种养殖一线,现场进行关键技术的讲解,为蚕农答疑解惑,并发放桑蚕养殖技术、惠农政策相关资料,提高蚕农桑蚕养殖的信心。根据本地地形地貌、气候等条件,推广农桑14、强桑1号等高产优质嫁接桑,指导蚕农管理桑园,改良低产桑园,桑蚕品质改良面积达85%。挖掘“土专家”、“田间秀才”、养蚕大户、致富带头人,培育了一批以黄长生、覃现梅为代表的“领头雁”,充分发挥他们种桑养蚕技术实战经验丰富、接地气、带动强、易推广的优势,带动山脚村发展5家共育基地,总面积达到平方米,每年共育小蚕10批,每批次可为蚕农提供多张蚕苗,真正实现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让真正有能力的技术型人才带领群众乡村振兴。鹿寨县黄冕镇蚕茧缫丝扶贫车间。
黄冕镇特产桑叶茶和特色美食。
“破茧成蝶”旗袍秀。
聚焦产业抓融合 黄冕镇在桑蚕种养殖上深耕的同时,不断拓展产业分支,着力推进桑蚕综合开发应用和桑蚕产业多元化转型发展。 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引进黄冕丝韵加工厂、山脚村桑茧加工生产线,延长产业链。黄冕镇配套有缫丝企业1家,缫丝生产线4条,年产白厂丝吨,有效增强全镇桑蚕产业发展后劲。 二是打造“黄冕蚕丝被”品牌,开发桑果酒、桑果干、桑蚕茶等副产品,创新“桑叶包”“桑叶脆皮扣肉”“清蒸桑圆”等桑蚕相关菜肴,多方位开发利用桑蚕资源,增加蚕农收入。从蚕茧到蚕丝被,每斤蚕茧的附加值将增加35%左右。全镇年产量成品蚕丝被床,盈利收入大约50万元。 三是黄冕镇围绕古赏河大坝形成休闲体验观光产业,聚集旅游人气,带动桑蚕产业发展,打造亩桑蚕特色旅游核心示范区,配套桑葚采摘、桑酒品尝、农耕体验等桑蚕特色休闲活动,将“桑蚕+旅游”融合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四是实施“互联网+”桑蚕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探索“桑蚕+文化”融合发展模式,举办桑蚕文化节,编排“破茧成蝶”旗袍秀宣传节目,塑造桑蚕之乡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附加值。通过文化节展销会和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