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铺展乡村振兴画卷人民日报点赞贵州遵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13.html

4月29日,《人民日报》刊发《贵州省遵义市铺展乡村振兴画卷——发展县域经济培育文明乡风》,报道如今的遵义正从5个方面发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风文明、推进改革试验、建设人才队伍,努力实现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百姓富。具体报道如下:

置身贵州遵义市湄潭县永兴镇的万亩茶海,绿浪扑面而来,空气中充满茶树清香。循着动听的山歌,记者见到了村民张桂芳。“美丽乡村越建越好,现在农村环境也越来越好了。”张桂芳说。

如今的遵义,正从5个方面发力:发展县域经济和产业振兴、推进乡村建设、提升乡风文明、推进改革试验、建设人才队伍,努力实现生态美环境优、生产美产业强、生活美百姓富。

乡村环境美起来

眼看客人进屋,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河口镇车田村村民向志月赶忙倒茶。“橘子树挺好看”“屋边的菜园挺好看”“房前屋后的花草挺好看”……打开话匣子后,“挺好看”成了向志月的口头禅。据了解,县里去年投入30万元,把村庄好好地改造了一番,这让向志月很高兴。

“吃穿不愁了,就盼着生活环境美起来。”向志月介绍,以前村里泥巴路随处可见。年,县里投入30万元建设、改善车田村的基础设施,村民们也量力而行投劳、投物、投钱。因为村里老橘树多,政府又发放了株树苗发展庭院经济,让每个庭院都种上橘树、蔬菜、花草。

乡村振兴要有长远规划。河口镇党委书记张国勇说,除了满足村民对生活环境的更高要求,还要兼顾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与文明乡风涵养。一个个村子旧貌换新颜,将形成规模效应,逐渐擦亮“车田庭院”招牌,还能为穿村而过的梅江河漂流旅游项目开发做好准备。

杂乱的农家小院如今瓜果飘香,既美化了环境又助力增收。茶树、香葱碧绿连绵,村舍、炊烟相映成趣……“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这样的美景没有让返乡创业的张晓失望。年,她回到湄潭县鱼泉街道新石社区偏岩塘组,投入多万元做起了民宿。生意红火超出预期,偏岩塘如今已有民宿、农家乐58家。“返乡创业,就是瞄准了人们体验田园生活的需求。”张晓说。

遵义市乡村振兴局局长张大亮介绍,截至年,遵义市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4.54%。

产业兴旺助增收

贵州茶园面积有万亩,而湄潭的茶园面积约占全省的1/10,是名副其实的“贵茶”第一大县。湄潭的脱贫,茶产业起到很大作用。如今从事茶产业的人数达到8.8万户35.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3。

年5月,从省委办公厅到湄潭县兴隆镇庙塘坝村担任第一书记,王学勉踌躇满志。没想到,一圈走下来却并不乐观:农民脱了贫衣食无忧,却无法进一步提高收入。

王学勉动起了脑筋:一是和县里茶企合作,投入万元改造升级建设有机茶园,做出口茶,每亩可增产元到1万元;二是争取多万元建可视化茶叶加工厂,改变只卖茶青的现状,延长产业链,把产值留在农村、留给农户;三是充分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目前已开展黄精种植和养蜂产业。

提质量、上规模,多元化、创品牌……王学勉觉得,虽然已是支柱产业,但湄潭茶产业依然任重道远。

湄潭有茶,道真有菇。

近年来,道真县发力食用菌,年完成菌棒生产1.5亿棒,产值达7.18亿元,带动全县余户从事食用菌种植,3万余人增收致富。道真县县长曾伟觉得,要持之以恒把食用菌做大做强。目前,投资4.5亿元的食用菌农业现代化产业园正紧锣密鼓地建设。

“种菇,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看着长势喜人的香菇,道真县玉溪镇淞江村食用菌产业园的郑代志说,他租了3个棚,政府每个棚补贴元,自己投入14万元,3个棚两年可挣20万元。看到县里如此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郑代志决定增加大棚数量。

秉持培育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形成新业态、实现高效益“四新一高”发展理念,遵义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重点培育茶叶、辣椒等产业。其中,茶叶、辣椒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完善。

数字赋能开新路

余庆县白泥镇魁龙村,周华祥家门口的铁门牌换成了一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