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精神,按照市党代会提出的“坚持农业立市,发展品牌化高附加值农业”的要求,加快三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等措施,大力发展稻米、南药(肉桂)、罗竹、大豆等特色优势产业,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做大做强稻米产业
罗定是广东省重要的粮产区和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五次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吨,人均粮食公斤,但仅为全国人均产粮公斤/人的四成。
近年来,罗定市高度重视稻米生产,通过加快推进农田整治、推广良种良法、加快罗定丝苗米产业园建设等措施,确保全市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达98%。
同时,罗定还按现代农业“三产融合”发展要求,在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助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支持和引导大米加工企业由初加工大米向高附加值粮食产品转变,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擦亮了一批地标性的知名大米品牌,如稻米行业代表“亚灿米”,已通过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日本有机食品认证。
目前,“罗定稻米”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荣誉称号,正不断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
大力发展南药(肉桂)产业
罗定市认真按照云浮市打造“广东现代特色南药试验区”的部署,大力发展南药(肉桂)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打下了发展南药产业的良好基础。目前,南药种植品种包括肉桂、八角、巴戟、沉香、广佛手、广霍香等,引进了一力、德澳、泰康、态德森、华润三九、中药颗粒等知名药企落户罗定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罗定南药产业链。
罗定肉桂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罗定南药产业发展的主导产业,目前种植面积达45多万亩。罗定生产的桂皮、桂油远销香港、台湾、东南亚和欧美地区,年出口桂皮吨、桂油吨,占全国的21%,罗定因此被定为中国肉桂之乡。
近年来,罗定市利用罗定肉桂的优质特性,积极探索联农带农、富民兴村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了“公司+产业联盟+合作(联)社+农户”模式,组建了罗定肉桂产业联盟,目前全市已有10万多户桂农参与产业发展。靠着种植肉桂,让许多曾经的贫困户全部脱了贫。
创新发展罗竹蒸笼产业
罗定市泗纶镇是闻名中外的“竹蒸笼专业镇”,泗纶蒸笼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些年,罗定市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罗竹蒸笼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全市罗竹种植面积约6万亩,总产量4万吨。从事蒸笼业者达1.2万人,年产蒸笼约万只,年产值超3亿元。泗纶镇成为全国最大的竹蒸笼生产基地,其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的80%和85%。
在竹蒸笼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罗定许多龙头企业不断推动蒸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并研发出现代化的多功能竹香电蒸笼等技术含量高产品,蒸笼产品不断提质升级,广受市场青睐。现在,蒸笼产业已成为罗定市兴村富民、振兴乡村的重要产业。
加快发展大豆产业
罗定产的本地黄豆、黑豆是制作豆豉和腐竹的上佳原材料,罗定生产的豆豉和腐竹远近驰名,“罗定豆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岗坡渡槽”牌腐竹获“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
目前,罗定市大豆种植面积2.7万亩,总产量多吨。近年来,罗定大豆企业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收购农户大豆作深加工,除制作豆豉、腐竹等传统产品外,还创新发展古法酱油、酱料等新产品,提高大豆产品的经济价值,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罗定培育壮大稻米、南药(肉桂)、蒸笼、大豆等特色农业产业,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为罗定实施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来源|罗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子活编辑|罗定乡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你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需要的。
转发是最大的鼓励,感谢您的支持!
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