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延安小康之路上奔起来

中科公益爱心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130/6032495.html

延安市延长县安沟镇高家川村,刘延平正在葱地里检查葱苗长势。新华社记者徐汉摄 

新华社西安7月28日电(记者徐汉)《诗经》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追求和向往。

年5月,陕西省延安市贫困县全部“摘帽”,告别了绝对贫困,万延安群众也开启了奔向全面小康的新生活。

家住延安市延长县安沟镇高家川村的刘延平今年50岁,曾是村里出了名的“无赖”,“只要有人肯借钱给我买酒,能过一天是一天”。

转变来之不易。

年轻的时候,刘延平曾在外地的食用菌厂打工。恰巧年,村里想发展食用菌产业,帮扶干部就一遍遍来劝这个“懒汉”。

“天天八点,天天八点,一拨人准时来我家,好话坏话一块说,一说说一天。”刘延平说。

“行行行,我种行不行!”刘延平最后被“烦”得受不了,准备先应付过去。

没想到他一试就挣到了钱。刘延平不禁有点成就感,感觉“勤劳能致富”好像还真不是一句谎言。

菌菇事业也不是一帆风顺。自制蘑菇菌棒失败、缺乏资金停产等种种困难也曾让他有过放弃的想法。

“在我最缺钱的时候,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卢继霞把买订婚戒指的钱拿出来给我应急。”回想起来,刘延平还是感慨万千,“人家伸手拉你一把,你也得起身自己爬!”

村里估计没人会想到,这个昔日的“泼皮”竟能成“小老板”。如今,他打理的江龙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了20多户群众致富增收,一年每家能分红一千多元。

刘延平现在见不得“懒”。一块地“闲”下来了,他也要管管。

“今年我承包了亩零星荒地,刚栽下从山东引进的葱苗。好好管理的话,估计能卖十多万元。”他说。

有时贫困来源于不求改变,有时困苦来源于思维局限。

在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蛇连沟村,今年39岁的张喜云,现在每天会在“快手”上直播自家散养土鸡场的生活,“啥也不用干,摄像头一开,就有人来看土鸡山上山下满地窜,来看我‘翻山越岭’找鸡蛋”。

网络带来的不仅是流量,更有实打实的销量。去年她卖了多只土鸡,其中一半的销量,来自看网络直播后慕名而来的客人。

年,她用5万元的无息贷款在自己家的林地里开启了“土鸡事业”。散养0多只土鸡的鸡场,对她来说规模不算小。但因缺乏宣传和销售渠道,土鸡一度滞销。

“正好去年冬天,市里组织我们学习电商运营。回来后都腊月十几了,眼瞅着快过年,但鸡还没卖出去多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她边回忆课程边实践,给自己的土鸡起名“金凤凰”,开始直播,土鸡也“触”了网。

“没想到这么火!看到直播后,好多离得近的人开车来我家买鸡。”她说。

延安市延长县张家滩镇下盘石村,李玉霞正在自家院子里摘桃。新华社记者徐汉摄

张喜云的家和土鸡场都在半山腰上。为了迎接客人,她把别致的红砖铺满了入户道路,在主要路口贴了“金凤凰”海报来指路。

房屋前后,她种满了鲜花。林下树荫,她搭上了秋千和吊床。

今年,她还有一个小目标:“现在只能卖给附近的人,我想赶紧和物流公司联系,看能不能做冷链电商,把土鸡卖到全国。”

今年62岁的李玉霞住在延安市延长县张家滩镇下盘石村,她没怎么上过学,但已经去过了15个国家和地区。

她的三个孩子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其中一位还是公派出国的博士。“孩子们满世界求学,有时候就会带我出去看看。”她说。

在下盘石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一句空谈。现在村里只有67户人。最近二十年,就从这走出了多名大学生,其中还有7名博士。

“先谋‘志’,再谋产业,再谋发展。这是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延安市扶贫开发局督查专员宋李平说,政策始终只能是“外力”,群众有了内生动力,才能在小康之路上“奔”起来。

对此,李玉霞感受颇深。“家还是那个家,但一年一个样。日子,正在这熟悉的山山水水上发生着变化。”她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