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岁月流逝,久久为功,积淀的是工业发展的新势能。
改革开放初期,丰顺人民大胆“洗脚上田”,以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奏响丰顺之音,从而造就梅州首个县级百亿产业。丰顺成为全国重要电声产业基地之一、中国电声出口基地,电声之都名扬海外。
向高而行,新旧转换,追求的是工业发展的高质量。
“十四五”时期,站在历史新起点,丰顺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吹响时代的发展号角,奏响更为守正创新,稳中求进的丰顺工业发展之音、奋进之音。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开创梅州丰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丰顺干群目标明确,步伐坚定。
在发展矛盾点中寻找发展平衡点,丰顺聚力工业实体经济,聚焦电声为主导,绿色饲料、智能装备、生物医药为特色的绿色工业产业体系,逐渐实现存量升级,增量智变,奋勇争当梅州县域经济发展的登高者。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通讯员郑坤叶思琪张伟坚
不避工业发展之短
正视“小少慢缺”难题
“十四五”的奋进路上,乘着苏区振兴之东风,丰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工业发展之音铿锵有力,发展步履不停,绘出新时代“生态立县工业强县”的发展蓝图。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十三五”时期,丰顺工业发展成绩可圈可点,如何继续在“十四五”时期保持定力,形成新合力?
关键在于“问题导向”,重点在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说起丰顺工业产业,传统的电声产业是绕不过去的点。上世纪70年代初,丰顺县城所在地汤坑镇出现了第一家喇叭小作坊,丰顺电声产业由此发展壮大,小喇叭做成了大产业,成为梅州首个县级百亿产业。
年,统计数据显示,丰顺当地已有电声企业多家,从业人员3.8万人,生产有扬声器配件、多媒体音响、汽车音响等多个规格类型的产品,市场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年,丰顺电声产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成为梅州市首个县级百亿元产业,并连续3年达到超百亿元的好成绩。然而,如同众多产业一样,丰顺电声产业在经历快速上升期后,略显疲惫,冲劲不足。
“在走访三十多家本土电声企业后,我们发现生产技术、发展规模和市场发展缺链等问题普遍存在,受供给因素影响较大。”丰顺国际声谷项目专员范诚量认为,“小少慢缺”难题的出现,归结起来仍是没有形成产业链闭环,大多数电声企业仍只是靠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取利润。
生产规模小,规上企业数量少、生产链短缺,导致产业发展增长慢、人才缺失等问题突出,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部门和电声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