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广福佳木斯市桦川县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最后

中国发展网讯11月3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之桦川县专场发布会。佳木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桦川县委书记郭广福,桦川县委副书记、县长姜宇峰出席发布会,会议围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这一主题,向大家介绍桦川县脱贫攻坚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和公众关心的问题。

倪馨/供图

据郭广福介绍,桦川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个行政村,总人口22万、农村人口15.9万。现有耕地面积万亩,是三江平原粮食主产区。桦川县是国家革命老区县,是“八女投江”冷云烈士和抗联英雄赵敬夫烈士的故乡。桦川县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好粮油水稻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及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桦川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勠力同心,强力攻坚,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较高质量脱贫,年5月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年连续四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位居“A”档次前列,年荣获黑龙江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并于今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受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表彰。主要做法和工作措施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尽锐出战,选扛硬的人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打硬仗就得上硬人。帮扶要到位,选好工作队。严格按照后备干部的程序和标准选拔驻村干部,确保政治过硬、业务过硬。精选名干部组建支驻村工作队,实现驻村工作队帮扶全覆盖;针对因病致贫人口多的情况,选派名医务人员组建全覆盖的驻村医疗队,开展全天候健康巡诊。年轻女干部付红在哺乳期仍坚守扶贫一线;57岁高级农艺师井力在帮村民防治玉米病虫害期间,母亲病危入院却没来得及和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派驻到软弱涣散、贫困、上访“三难”村的吕维彬,进村经常发现“村委会里不见人,一把锁头把大门”,他决定从砍掉这把锁头入手,制定了“按时上班、定期走访、禁止饮酒”的约法三章,带领村班子不到两年的时间甩掉了三顶落后帽子。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对村班子普遍进行“升级换代”,96名懂扶贫、作风硬的干部被充实到村班子队伍。集贤村曾是远近闻名的“傻子屯”,70%的村民都患有地甲病和克汀病,轻者“粗脖根”,重者“痴呆傻”。两任村书记许振忠和王喜林接续奋斗,谱写了“治水、治愚、治穷”的三部曲。治水,请来联合国和卫生部专家,找到了水里缺碘的病根;治愚,开办育智班,让多个病孩子逐步实现生活自理;治穷,生产的白酒由于“贵在不掺假”口碑好销往全国各地,开办的生猪代养场带动了全村贫困户每户增收多元,村里贫困户全部脱贫。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光伏+芸豆+乌鸡”立体种养项目,每年给村集体增加收入30多万元,新老书记“半个世纪脱贫路、薪火相传两代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实践证明:脱贫攻坚路上,虽有千难万险,但只要选准了干部用对了人,召之即来,来则能战,就没有爬不过去的山,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

二、精准施策,找来钱的道

说一千,道一万,产业增收最关键。做强县级主导产业,做实乡村特色产业,做活农户庭院经济,趟出了一条扶贫产业“三轮驱动”的新路子,实现每个贫困户至少有2个扶贫产业带动。发展县级光伏发电、畜牧养殖、优质果蔬、高效稻米、电商扶贫五大扶贫主导产业,培育乡村42个带贫产业,实施“百村万园”庭院经济工程,年贫困户户均增收元,今年户均增收达到元以上。星火村曾是新中国第一集体农庄诞生地、三江寒地水稻发源地,创下过全省水稻亩产最高纪录,“星火大米”也入选过国宴用米。然而由于外出务工潮的到来,村子里头人少了、房空了,渐渐失去了生机。随着脱贫攻坚号角的吹响,村书记崔哲俊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出主意、想道道,拿出了种好米、搞加工、促旅游的赚钱道。年2月,崔哲俊因医院的路程中心脏骤停了三次,在重症监护室足足抢救了18天才转危为安。出院时,医生再三叮嘱他必须休养3个月,可他只休了3天,就又拖着病弱的身子上班工作了。正因为这种奋力脱贫的精神,让星火村焕发出昔日风采。如今,“星火大米”走上大城市的餐桌,生产加工的泡菜远销各地,民俗旅游开门纳客,今年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

实践证明:贫困是一座山,但通往富裕的道却有千条万条。只要心中装着百姓,下决心去找,就一定能让农民鼓足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三、多重保障,托政策的底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让贫困户上得了学、看得起病、住得上房、生活得好。抓好教育保障。建立主管县长、教育局长、乡(镇)长、村长、校长、家长、师长等“七长”控辍保学责任制,落实国家和县级“四助一保一免”教育资助政策,年发放教育资助资金万元,名贫困学生全部享受到政策扶持。改造义务教育学校25所,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验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抓好医疗保障。落实“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保障制度,采取小额商业保险和综合补充保险的形式对特困家庭进行救助,贫困患者累计报销1.65亿元。落实“一免五减”政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开展“一站式”结算服务,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实施贴心“家庭药箱”帮扶工程,为贫困户配备体温计、血压计等常规家庭医疗器具,确保贫困人口小病早发现,早治疗。抓好住房保障。累计投入1.02亿元,通过“建、修、买、租、进”等五种形式推进危房改造,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三类人群住进了安全房、暖心屋。抓好综合保障。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户贫困户及时纳入低保管理,做到应保尽保。针对无劳动能力等困难群体,全面落实综合保障政策,发放各类救助资金万元。

实践证明:脱贫攻坚政策保障承载着厚重的民生期待,只要把政策保障落实到位,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就会不断提升,幸福感就会不断增强。

四、打牢基础,扎振兴的根

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实施道路提升工程。投入资金4.7亿元,完成国道京抚公路佳木斯至桦川段改扩建工程,推进农村公路、美丽乡村村内路等建设项目,新建和改造通村公路公里,硬化村内道路公里,所有通村公路和村内路硬化率基本达到%。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投入资金1.04亿元,新建及维修水源井59眼,铺设供水管网.7万延长米,农村集中供水保证率达到%。每年开展两次水质检测工作,实现村户安全供水全覆盖。实施公共服务工程。为99个村安装村村通广播、58个村修建文化广场并配备健身器材,新建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65个、卫生室56个,完成50个中心村电网改造任务,所有行政村实现“三通三有”。

实践证明:只要心系群众、贴近群众,竭尽所能为群众谋福祉,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就能扎下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根。

五、党建引领,掌脱贫的舵

坚持扶贫强党建,党建促脱贫。建强乡村班子引领脱贫。按照发展需要调整乡镇干部,同时遴选了一批大学生村官、优秀村干部和事业单位人员充实到乡镇干部队伍。结合村“两委”换届,优先致富能手、复转军人等进入村级班子,村干部高中以上学历提高到82.6%,“一好四强”型村党支部书记提高到86.3%。提升队伍素质助力脱贫。举办脱贫攻坚培训、测试、访谈擂台赛等余期,全力提升乡村干部脱贫攻坚实战能力。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制度,实行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先后提拔重用驻村干部名,占比46%,并有6名驻村工作队员获得全省“优秀驻村干部”荣誉称号。夯实基层组织保障脱贫。创新开展“夺旗争星”活动,在村级党组织中开展夺取脱贫攻坚、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美丽村庄、集体经济等“五面红旗”评选活动,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争当“学习示范星、组织纪律星、遵规守法星”等“十星级”党员评定活动,红旗村提升村干部工资待遇,十星级党员在全县宣传表彰。年评选出“红旗”面,共表彰奖励万元。

实践证明:党是人民的“主心骨”,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证。只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强起来,更好发挥“火车头”作用,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六、激发内力,做提气的事

脱贫攻坚,绝不能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突出思想扶贫,拔掉心灵穷根。明确提出“扶志气、扶文化、扶智力、扶能力、扶风气、扶制度”的“六扶”策略,采取“讲、晒、立、建、树、评”“六字”提气法,在各村开展讲脱贫政策、晒家风家训、立村规民约、建爱心超市、树自立典型、评最美庭院等六项活动,让贫困户丢掉了懒气、惰气、怠气,生成志气、骨气、底气。用环境改变人,用帮扶激励人。开展“两清四改两净”活动,清柴草垛、清垃圾,改院墙、改内墙面、改地面、改线路,实现屋干净、人干净。谷大村75岁的贫困户刘清林老两口年老多病,家境困难,帮扶干部帮他砌了院墙,铺了地面,种了园子,增加收入多元。患病的老伴享受医疗政策,不再为没钱治病发愁了。刘清林逢人就说:“共产党派来的干部净干实事儿,让俺家里变了样!俺这辈子呀,就认准一个理儿,就跟共产党走!”只有小学文化的他趴在炕上,用铅笔写写擦擦,整整用了一天时间,写下了入党申请书,郑重地交给村党支部。

实践证明:只要扶贫干部心中装着贫困户,把他们当亲人,他们的心就会主动靠向党,就会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就会建立起鱼水情深的党群干群关系。

郭广福最后表示,脱贫攻坚即将全面收官,桦川县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决心不动摇,始终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确保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奋力谱写桦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篇章!(倪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