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8日气死牛

“气死牛”郝树才(一)04:11来自子长融媒

“气死牛”郝树才(一)郝树才,年出生在陕北清涧郝家南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时随家迁居今延长县交口镇谭石原村。自幼家贫,没上过学,养成吃苦耐劳、宽厚诚实的性格。年8月,他参加了陕北工农红军,被编入红二十五军机枪连。10月,在劳山战役中,郝树才和4名战友用手榴弹炸毁敌一一O师指挥部,被授予“战斗英雄”的称号。年6月,郝树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西北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东征、西征。由于他工作积极、打仗勇敢,升为班长。红军改编后,被编到一一五师机枪连,参加了平型关战役,不幸腿部负伤,后送到延安养伤。伤愈后,被编入守卫边区的警三旅。他曾3次负伤,4次荣立特等功,1次荣立大功,两次被评为特等战斗英雄。年,郝树才随部队开进甘泉的清泉沟,执行屯垦任务。他积极投身大生产运动,为自己特制了一把重4.5公斤、宽1尺的老镢,比普通老镢宽3寸,重1.5公斤。他主动提出和延安县的吴满有进行比赛,刷新了全团的开荒纪录,团首长号召大家向郝树才看齐,掀起劳动竞赛的新高潮。有一次,部队开生产讨论会,讨论的题目是“我们打粮食为了谁?”,许多战士发言都是说为了公家,可是郝树才说:“生产不光为公家,也是为自己。队伍要吃饭,保卫边区不能饿肚子,保卫边区还不就是保卫咱自己的家乡,所以队伍多打一石粮,就等于自己家少出一石公粮一样!”还有一次,团长、政委把郝树才叫到团部,问他对生产的认识,郝树才回答说:“我没啥认识,我就知道多开地,多种粮。队伍自己吃自己种的粮,自己吃自己种的菜,一点儿不要老百姓的多好!老百姓就更拥护军队了。”他真实地谈出了自己对大生产运动的认识。郝树才不但对生产认识深刻,而且积极苦干。当时上级规定每人每天开3分地,参谋长问郝树才:“3分能开不能?”郝树才回答:“怎么不能?我保证开5分!”开始开荒的时候,许多战士情绪不高,每人每天不过开2分地,顶多也是3分。郝树才当时正生病,连长、指导员都不叫他去开荒,可是他哪儿肯呢?他就带病去挖地,而且他那镢头一起一落,比别人有劲,比别人快,当天他就开了5分地。他一连挖了3天,因为劳动出汗,病也好了。于是,他很高兴地说:“镢头就是医生,挖地不光能种粮,把我的病也挖好了。”

来源

红色延安的故事

编辑|王慧播音|郝瑞

审核|杜程政王平

监制|李红梅薛金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