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瞻仰路遥墓游路遥墓记

路遥墓在延安大学文汇山上。

是偶然搜路遥的消息资料,得知延安大学将路遥安葬在延大。头一次到延安大学,在校园转了转,未找到路遥墓;因为赶老家的班车及其他事要办,就回去了。回去后,又搜了搜,知路遥墓的详细地址是延大文汇山。第二次去,就留意那山;延大是倚山而建,后面都是山。找着,走着。还未找见,只好问了位教授,从学生餐厅朝上往右。就从小路上去;走着——路遥墓现在眼前。前面是路遥的花岗岩半身雕像,中间是用砂石砌的路遥墓冢,后面是块大壁,上面写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再前面地下,是一小块黑石头,刻着“路遥之墓”几个字。阳光洒照,祥和宁静;立在路遥墓前,让人感慨万千,悲从心

起。

以前误以为路遥就像电视报刊上报道的那些作家,以为和他们一样。对路遥敬仰,并不因为笔者和路遥都是陕北人,是老乡;小时候也遇见过路遥的作品,未多加注意;直到后来,看到《平凡的世界》,被深深的震撼,一口气都读了。可以比方说是,三天不知所以!早自习时,爬下好好想一想;被个校领导批了顿,说我爬下睡觉,问我服气不?我说服气的。对《平凡的世界》,记得当时我还写了篇评论,详细不记的了,只记得“原以为孙少平会成为个企业家,不想是平凡煤矿工人,然而这正是平凡的世界!”从那以后,就很留意路遥与路遥的作品。高考后,买了本《平凡的世界》,又看了遍;后来弄丢了;又买了本,可却是时下流行的所谓“简写本”,被篡改删节的不成样子,丢开了;只好又买了本。

路遥原名王卫国,可能“王卫国”这个名字政治性大一些,文学性小一些,所以笔名作为“路遥”。路遥出生于一九四九年,出生地是清涧农村,在延长县生活长大的。路遥是“经由”的,“经由”是陕北方言,就是收养抱养。路遥出生后,也许家里已是孩子很多了,而路遥在延长的伯父或是叔父,无老婆孩子,就将路遥经由给他伯父。路遥的父亲是个贫苦农民,养育路遥,可想而知有多么不容易。路遥小时候,有个富家子弟吃馒头,那时路遥还小;和那个要馒头吃,

那个说,你学狗叫一声,我就给你吃;路遥学狗叫了声,那个得意的把半个馒头给了路遥,笑着走开了;路遥倍感屈辱,哇的哭了起来,把那半个馒头扔了。路遥也争气,学习也好,念到考上了那时的高中。路遥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于路遥作品《在困难的日子里》有反映。饥饿、穿着不好、被小人冤枉偷饼子……不过,路遥还有过情感故事。高中毕业了,那时是:农村的回农村,城市的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然后推荐到大学,作为工农兵大学生。路遥回到农村后,当了民办教师;可不久,村干部的子女高中毕业了,将路遥的职位卑鄙地挤掉了。路遥只好在生产队进行农业生产。路遥和他后来的妻子产生了爱情,是插队的北京女知青;幸福的结婚了。路遥的老农民父亲,可以想象是多么高兴:儿子是高中生,娶了北京来的女知识青年!估计笑的喜的合不拢嘴。路遥在农业社劳动勤苦,文学才能突出,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陕西文艺》当编辑。而那时,文革也结束了。从社会角度讲,路遥赶上了个好时代,那时是文学蓬勃兴盛的时候。路遥著作了《平凡的世界》后,因肝病医治不当,去世了。生病原因可能是用脑过度、营养不良,还有晚上写作,白天睡眠的作息问题。

路遥具备第一流大作家的所有见识、思想、写作技巧与知识;不过,路遥的思想未发展到宗教——当然,这不必苛责,路遥如果现在还活着,也许思想早发展到了宗教。还有,路遥懂衣着,穿着很像个作家。

路遥的雕像隐隐含着笑容;旁边的泥壁上,画刻着几句“生有何患,死有何惧!”是的;而只有嫉妒路遥的小人才会“患”、才会“惧”。路遥墓的选址建造,从风水角度说,是很不错的。

笔者在拍照时,影子映在雕像上;我宁愿相信,这不是我的影子,而是路遥的英魂!

有凭吊者也许知道路遥爱抽烟,在雕像前放着纸烟;笔者也照做,将烟点着,放在雕像前,放了三支——人常说“神三鬼四”,因为我认为路遥是神,文学之神!

想着,缓步走下那文汇山。

.3.28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