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04万件涉疫来信来电背后的成都

每年如约而至的华西秋雨,淋湿了一地桂花,人们恍然意识到,这个夏末初秋进入了尾声。

9月18日下午,成都发布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年第15号),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防控形势稳定向好,自年9月19日零时起全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8·25”疫情是成都三年来经历的最严重的疫情冲击。但万成都人同舟共济,终于重新迎来了烟火成都的归来。

一如成都既往的温度,疫情中,这座城市即使在刚性管控下也不失柔性治理——在全面加强社会面管控期间,人们依然能出门买到新鲜蔬菜,医院就诊,“防疫泡泡”内重点工厂的设备还在运转。

但特殊状态下的生活,总有种种烦恼与问题——被困在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司机不知如何脱离“囧途”、独居的高龄老人需要人照顾、尿毒症患者急需入院透析……这时候,人们总是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同一个动作:拿起电话,拨打热线。

从8月25日到9月18日12时,成都热线平台共受理涉及疫情来电来信.04万件,其中当场解答.77万件,当场解答率88.06%;转办18.27万件,办结率97.8%。

接听中心

三个故事

当货车司机、独居老人和透析病人都拨通了

前些天,宁夏人罗彦祥一直住在他的货车里。

9月1日,他与同行的7台货车拉着农产品抵达成都,刚卸完货就被告知离蓉渠道已关闭。

这群西北汉子不愿轻易求助,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货车停在路边,用车上自带的食材淘米做饭。一周之后,眼见着剩下的米和煤气都快见底了,他们这才下定决心拨打热线。

“我们一共10个人,来成都没有亲朋好友,也找不到周围营业的餐馆。”罗彦祥说。没想到打完电话不到一个小时,就有社区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协调了武侯区三河社区再生资源市场停车场供他们停放货车,当天还送来了蔬菜包。这是他们一周以来,第一次吃上热乎乎的土豆和脆生生的甜瓜。

社区工作人员没有一来了之,隔了两天,再次送来新鲜的蔬菜包。

解决了吃饭问题,也让这群滞留在成都的货车司机免于了一场“囧途”。

在武侯区老马路社区,90岁独居老人华奶奶的吃饭问题,也让身在国外的儿女担心着。

华奶奶身体硬朗,日常有钟点工上门做饭照料,但疫情期间,钟点工无法跨区流动。远在国外的子女听说这一消息后万分着急,请国内的朋友打通了热线,求助相关部门,协调解决老人的吃饭问题。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当下就去了华阿姨家。”老马路社区党委书记张戈说,社区平时其实也掌握有独居老人的情况,但疫情开始后工作千头万绪,没有第一时间考虑到这方面,多亏热线帮助社区触达每个有需求的居民。

华奶奶坚持自己做饭,张戈就安排了支部党员定点关心关爱老人。“社区每天都要电话慰问,老人需要买菜买药之类的我们就买过去。”张戈说,街道办事处安排了志愿者给老人上门做核酸采样,小区物业经理办事也很细致,中秋节还专程上门去看望了老人。

更严重的情况下,热线还是一通救命电话。

疫情期间,居民闭环就医

9月13日中午,家住青羊区的陈先生焦急地打通了:家有尿毒症患者需要透析,但由于所在小区处于封控状态,医院不予接收,医院。“最晚明天就要就诊,医院?真是急得没办法!”

这通电话迅速解决了他的难题。当天下午4点半,陈先生接到热线工作人员电话,核实信息和需求;下午6点20分,青羊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反馈,医院,可直接前往就诊;下午6点半,陈先生再次接到热线工作人员电话,询问办理进度和反馈意见。

三个故事,构成这场疫情中热线运作的一个侧影。数据显示,8月25日至9月18日12:00,热线平台共受理涉及疫情来电来信.04万件,当场解答.77万件,当场解答率88.06%;转办18.27万件,办结率97.8%。

一个专班

必要时电话直接打给区长,只为及时解决问题

上百万件涉及疫情的来电来信,数量之庞大远超平时,其中涉及就医、买菜、吃饭等问题更是数不胜数,这背后是超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所面临的治理难题。

热线,构筑起疫情期间的一堵“防火墙”。

在成都市政府办公区,记者看到了热线诉求和网络舆情提速处置专班。一间中等规模的会议室里,坐满来自公安局、卫健委、社治委、交通运输局、民政局等20余个市级部门的工作人员,电脑、打印机、电话的声音充斥会议室。讨论、奔走、开会是这里24小时的工作节奏。大屏幕上,成都热线数据分析平台在滚动播放各区(市)县的涉疫诉求信息。

9月6日上午9点半,市长热线平台专班组建工作专题会议召开,部署专班组建和提速办理工作。在原有督查专班基础上,专门抽调三名副局级干部和20余个市级部门的处级干部组建提速处置专班,分三个片区具体负责疫情防控涉及的重点问题处置办理。

当天上午11点到下午4点,专班紧急处置热线诉求和网络舆情件,主要集中在紧急就医、外出通行、防疫措施、小区管理等方面。之后,专班每天处理数据在件左右,并随着疫情好转而降低。

“专班的最大好处,在于使热线和网络舆情办理工作得到进一步提级、提速、提质。”成都市网络理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班的运行机制打破了热线原有的处理流程。过去热线接到一通群众诉求,需要经由市网络理政办分派给相关区(市)县政府,再分派给相关部门或街道,通常在24小时内回复群众。

但24小时在疫情下却显得太过冗长,必要情况下专班的一个电话能直接打给区长。“确保急难愁盼问题能尽快处理,典型问题能及时解决。”该负责人表示。

一位在场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三个片区的“片长”为副局级干部,代表市委市政府协同提级处置效率,在场的市级部门工作人员均为处级干部,“涉及到相关职能部门的问题,能说话、能拍板、能直接解决问题。”

同时,对于群众诉求是不是真的得到解决,专班形成闭环的工作机制,有专人复核、专班回访。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回访未办理事项,由专班人员督促办理单位加快协调,一时不能解决的,由“片长”主持相关部门会商、现场督导。

在市网络理政办,记者看到了连日来的工单记录。厚厚的一摞办理通知单,每一页都注明了批办意见和处理报告,从受理时间、交办时间到回访时间,记录下了民心回应的“加速度”。

疫情期间,区(市)县也相继成立了提速处置专班,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的工作格局。“一竿插到底”,让群众的诉求直通市委市政府,也让党委政府的工作办理迅速抵达群众身边。

这也是为什么“8·25”疫情期间,上千件司机、老人和病人的诉求,都能在当天得以解决。

一个理念

护佑每一个生命,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

每天下午4点半,专班都要开一场碰头会,针对当日热线的热点问题和网络舆情一起分析,对共性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上百万件涉及疫情的来电来信,其实在疫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6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