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季度经济数据解读与二季度经济展望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数据,尽管1-2月经济取得开门红,但是3月以来,上海、深圳和吉林等地疫情形势严峻,拖累一季度经济。本文将为您解读一季度经济数据,展望二季度经济表现和二季度政策发力重点。

01一季度经济数据透露了什么?

GDP:疫情扰乱增长节奏

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7.02万亿,同比增长4.8%,比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因为3月以来,在上海、深圳和吉林等地出现的疫情,1-2月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未能得以延续,疫情成为拖累一季度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一季度经济增长不及预期,要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长目标,2-4季度压力明显增大。

图1GDP同比增速,数据来源:Wind

工业:生产受限

3月,受部分地区采取的管控措施影响,工业生产受限。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而3月份,同比增长5.0%,最终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6.5%的增长。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继续表现亮眼,分别增长14.2%、8.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7.7、1.6个百分点。

图2工业及服务业当月同比增速(-02是累计同比增速),数据来源:Wind

服务业:面临困难

服务业受疫情冲击更大,疫情限制了消费场景,尤其是铁路运输、航空运输、住宿、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行业运营面临较大困难。3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0.9%,使得一季度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较1-2月份同比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录得2.5%。

供给冲击:有所加剧

供给冲击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生产端,工业生产受限可能导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下降,3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49.5%,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位于临界值以下,叠加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中下游的企业利润一直受到挤压,中小企业遭遇困境。

二是运输端,3月中旬之后,部分地区管控措施导致物流运输不畅,整车货运流量指数陡降,尤其是上海作为我国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企业的聚集地,疫情的蔓延影响产业链供货,出现交货周期延长,甚至部分行业存在停产的风险。

图3供给受冲击情况,数据来源:Wind

投资强劲:制造业投资起支撑

政策靠前发力,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制造业收益于出口,制造业投资成为固定投资的强支撑,增速高达15.6%;基础设施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随着专项债提前下达,重大项目开工日期提早,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也表现不俗,增长8.5%;但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仅0.7%,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拖累项,尽管各地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但是居民收入增速放缓,未来收入面临不确定性增多,购房者对地产行业的信心尚未恢复,房地产销售下滑,房企资金链进一步紧张,房地产投资动力不足。

图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变化情况,数据来源:Wind

消费疲软:受制于疫情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7万亿,同比仅增长3.3%,而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还恢复至6.7%,主要是3月同比下降3.5%所致。

3月每日新增确诊人数陡增,此次疫情传播范围广,涉及30个省份,多个城市,是年3月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疫情。疫情扩散从两方面共同作用导致3月消费增速出现下降。一方面使线下消费场景缺失,餐饮行业消费场景较为依赖线下,一季度餐饮收入累计同比仅增长0.5%,比商品零售低3.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疫情也使失业率上升,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高于5.5%的失业率目标。失业率上升一定程度减缓了居民收入增速,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3%,较去年12月降低2.8个百分点。

图5社会零售总额增速下滑分析,数据来源:Wind

出口:韧性较强

一季度,出口增速依然保持在高位,同比增长13.4%,表现出较强的韧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地缘冲突推动原油、金属和农产品价格上涨,PPI仍处高位,PPI推动CPI温和上涨,同时,海外经济正处修复期,带动对我国的需求增加。

02经济的底部在哪?

疫情成为观测二季度经济和全年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截至4月18日,每日新增确诊人数加新增无症状感染人数仍超2万,但是已较4月13日接近3万的高点下降了不少。如果4月下旬后,疫情逐渐控制,那么经济的底部在哪?

去年一季度,受低基数效应影响,GDP增速高达18.3%,但是环比增速较低,仅0.5%。去年二季度的环比稍高,为1.2%,所以从基数角度考虑,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速应比二季度高。虽然疫情拉低了一季度经济增速,但是四月份上旬,疫情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对经济的冲击,4-5月份可能是今年的经济底,预计二季度经济呈现“先低后高”的态势。三季度,考虑到基数效应,或是全年经济增速的高点。

具体从需求角度展望二季度,房地产投资和消费可能继续成为拖累项。

房地产投资: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是房地产投资的先行指标,但是,3月,土地购置面积和房屋新开工面积分别下降41.8%和17.5%,还处于深度下跌区间,所以预计房地产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低速增长,甚至负增长。

图6房地产各分项的增速(%),数据来源:Wind

消费:疫情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困难,从而使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增速放缓。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居民选择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一季度,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比上季减少1.0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比上季增加2.9个百分点。因此,消费的恢复需市场主体的恢复、经济的回暖和居民消费信心的恢复。

03二季度,稳增长政策更加积极

目前,在内部疫情干扰,外部面临俄乌冲突、大宗商品供给趋紧、高通胀引起的加息等扰动下,稳增长政策并未完全缓解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预计二季度将采取更大力度的稳增长政策。

就业优先:稳市场主体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都重点部署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一系列举措,并强调“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而且今年就业压力较大,教育部预测高校毕业生将达万,规模创历史新高。3月,失业率已高于目标设定值,16-24岁人口失业率处于16%的高位。因此,二季度,稳就业将被放在更突出位置。

稳就业首先要稳市场主体,稳住市场主体就是稳住了就业的基本盘。但是,当前一些市场主体受到严重冲击,有的甚至停产歇业。4月6日的国常会提出对于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实施暂缓缴纳养老保险费,将已实施的阶段性缓缴失业和工伤保险费政策范围,由餐饮、零售、旅游业扩大至上述5个行业,并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加大纾困力度,缓解市场主体资金压力。

对于外贸企业的困难,4月13日的国常会为促进进出口平稳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对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家实行出口产品征退税率一致政策后应退未退的税额,允许转入进项税额抵扣增值税;将外贸企业取得的出口信保赔款视为收汇,予以办理退税;扩大离境退税政策覆盖范围,推行“即买即退”等便利措施;加快退税进度;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提高出口货物退运通关效率;制定支持海外仓发展、便利跨境电商退换货的政策。

金融政策也紧随而至,4月15日,降准落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当前流动性已处于合理充裕水平,所以此次降准幅度小于前几次,降准的目的主要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大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后续还存在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LPR利率下行、调整存款利率等方式降息的可能。

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了23条政策举措。《通知》对近期关切的受困市场主体还贷事项做出明确回应,可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续贷等方式给与支持,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

稳供应链:保循环畅通

疫情导致的物流不畅、供应链不稳问题突出,对此,近日相关政策密集发布,主要从保交通物流畅通、保运输企业融资需求、保关键产业、重点企业资金需求三方面入手。

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提出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应在合理的疫情防控措施下,确保交通运输通道畅通,保障重点物资和邮政快递通行。

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提出通过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

同日发布的《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再次提出运用再贷款工具,支持企业科技开发和技术改造;满足运输企业融资需求,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保障物流航运循环畅通。同时,用好支农再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确保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产销和能源供应。

稳需求:发力基建投资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前两个月,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亿元,占提前下达额度的60%,发行进度达24%,处于历史较高水平。根据3月29日召开的国常会对专项债发行进度的指示:去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专项债额度要在5月底前发行完毕,剩余2.19万亿的专项债额度要在9月底前发行完毕。预计基建投资在前三季度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基建投资或成为今年最确定的支撑项。

图7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数据来源:Wind

消费作为经济压舱石,对经济具有持久拉动力。二季度,除了通过前述的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举措外,预计将推出更多促进新型消费,促进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以及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政策,挖掘居民消费潜力,尤其是挖掘县乡消费潜力。

04结语

当前,疫情扰乱经济增长节奏,“三重压力”并未缓解,二季度稳增长压力增大。我们认为随着二季度疫情逐步控制、密集政策加快落实,经济底即现,最艰难的时期即将过去。

作者:中大咨询研究院

来源:中大商业评论(zhongdareview)

版权声明:中大咨询不止于解决问题,更致力于充分释放个人与组织潜能。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给小编(mpeditor)留言,否则作侵权处理,谢谢合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44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