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刘潇繁张龙枣庄报道
12月12日下午,山亭区举行“城乡公交一体化”主题新闻发布会,区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月勇、田涛以及区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办公室主任孟雨,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山亭区交通运输局不断深化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大力推动城乡公交服务均等化发展,积极培育城乡公交发展新动能,全区城乡公交进入到了便民化、规范化、品质化的新时代。山亭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经验做法被交通运输部纳入《全国农村公交客运发展典型案例集》,在全国推广,全省唯一,并被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山亭区城乡公交创新经验做法可推广、可复制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搭建“三级运行体系”,实现公交一体化。在公交线路规划和改造过程中,山亭区交通运输局坚持优先发展城际公交,开通毗邻县间城际公交线路7条;精心规划城乡公交,打造了以区驻地为中心连接各镇街的半小时公交通行网;完善补充镇村公交,实现所有行政村行有所乘,村村有点;推行定制公交,提供特殊线路、特殊需求、便捷优质的个性化服务,形成了县际、城乡、镇村无缝衔接的公交“三级运行体系”,实现了城际间联通、城区内畅通、镇镇间互通、镇村间互联。
二、构建“三级换乘体系”,实现换乘无缝化。山亭区交通运输局将便捷换乘作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投资余万元,建设区级公交换乘中心一处,实现长途客运、城际城乡公交、出租车的零距离换乘;利用原有的乡镇交管所,按照“站所合一”“前站后所”模式,投资余万元,每个乡镇改造公交换乘站一处,突出承上启下优势,承接各区(市)发来的县际公交,换乘各乡镇开往各村的公交。投资近万元,在所有建制村设立候车站点,作为公交换乘终端,让百姓抬腿上公交,构建了以城区公交换乘中心、乡镇公交换乘站、行政村公交站点为主体的“三级无缝换乘体系”。
三、创建“群众满意换乘站”,实现换乘舒适化。在换乘站院内设置公交车充电桩和驾驶员休息室,充分满足人车同步休息、同步“充电”的需求。乘客候车室设有座椅、wifi、茶水点等供乘客免费使用。车辆停放指定待发车区按时准点发车,让乘客候车无忧。在所有村级候车站点均高标准建设了站点棚,美观的设计让站点棚起到了候车和装饰街道的双重作用,成为城乡公交线路上的靓丽风景线。同时,我们先后实施了60岁以上老年人、残疾人、山亭区域内退役军人免费乘坐区内所有公交车等惠民政策,降低了群众出行成本。
四、打造“智慧公交体系”,实现服务信息化。山亭区交通运输局立足自身实际,围绕大数据分析运用,创新服务方式,不断加强智慧公交建设,以智能化、信息化推广使用助力智慧城市建设。移动支付全覆盖。目前全区32条公交线路全部开通IC卡(老年卡、学生卡等)、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