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齐春梅)她把最远大的梦想寄托于三尺讲台,她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她把最真挚的感情融入育人岗位,她用忠诚和担当,砥砺前行,奉献付出,在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上谱写最耀眼的辉煌篇章。她就是正高级教师(二级)、全国劳动模范、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首批教学名师、陕西省劳模、陕西省高考数学命题专家、延安市突出贡献专家、延安市名师,延安大学兼职教授,延安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陕西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数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延安中学数学首席教师蔺治萍。
她年参加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一名有39年教龄和36年党龄的德艺双馨的专家型教师。从怀揣梦想的青年教师到教书育人的行家里手,她坚守育人初心,凭借坚定的党性修养,高尚师德风范,过硬专业素质,勇毅前行,创造出了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展现出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的独特魅力。
思想上严于律己,把党的教育事业当作终身追求。三十多年来,她始终以党的章程和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无论在任何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都能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把全心全意做人民好教师的宗旨贯穿于工作和生活中。她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当过教研组长、教学副主任、学科教研室主任,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她对同志和学生的爱。对同志给予春风般的温暖,从管理岗到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引领带动广大教师迅速成长。担任市党代会代表和省党代会代表后,积极建言献策,加大名师队伍建设的设施设备投入,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对学生给予母亲般的关爱,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她把女性特有的母爱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给他们无偿补课、给家有困难的学生订报纸、交报名费、资助钱物等。学生说:“老师,您不仅教会我们知识,更教会我们做人。您对教学孜孜不倦的态度,让我们知道,只有倾注百分之百的心血,才能缔造辉煌的人生,您的谆谆教诲和关心,让我们温暖、让我们重新提升了自己的人生观,您不仅是我们的良师,更是我们的益友”。就这样,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以自己的爱心和热情感化着学生,她也从学生口中的“小蔺”“蔺姐”变成了学生亲爱的“蔺妈”。
专业上精益求精,把提高专业能力当作立教之本。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乐教敬业,刻苦钻研,把提高师能当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的一个目标去追求。在延长县中学工作的12年间,9年担任高三把关教师。第一次上高三时她只代过一学期高一课,教材内容了解甚少,她利用一个暑假,查阅了上百本资料,通读了高中数学所有教材,写下了三万多字的笔记,演算了上千道数学题。开学一个月的授课,她成了学生口中的“教授级老师”,那年她只有26岁。年调入延安中学后,面对教育理念的更新迭代、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知识内容的快速更新、教学新方式新手段的纷繁呈现,她更加勤学善思,孜孜以求,与校内外名师交流互研,逐步成长为一名高考命题专家、陕西省首批教学名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教学上勇于创新,把教法学法创新当作课改动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蔺治萍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突出特点。在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她总结出了“启、读、议、讲、练”五步教学法、高中教学编码复习法、“交流生成式”单元教学法、“网络化思维导图复习法”“微场景分析法”等等,她的课思维严谨、方法灵活、深入浅出、环环紧扣。她的学生说:老师,您的课让我茅塞顿开、让我豁然开朗、让我不再恐惧数学。她是学生心中“最强老师”,学生喜欢她,更喜欢她的课堂。年7月11日,她受中国教育台邀请,担任教育台《中国课堂》栏目特级教师大讲堂主讲教师,她的课走向了全国。
在学术上刻苦钻研,把教育科研当作兴教之基。深入研究,做专家型教师是她的目标。她深知“觉他”先要“觉己”。不管有多忙,她从来没有放弃学习,放弃思考,放弃提升自己。年到年连续四年聘为陕西省高考数学命题专家,四年的命题历程,她从一个命题的新人成长为命题的核心成员,她深厚的业务功底、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谦虚好学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命题组专家的高度赞誉。年到年,她连续三年负责延中高三复习备考教学管理工作,她和她的团队在复习备考中团结协作,竭尽全力,在“尖子生培养”、“一轮二轮自主高效复习课模式”、等方面总结了很多好的做法,在年高考中,延安中学夺得了全省文科状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年以来,她主持完成了“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高中数学单元课教学方法”“高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等省级课题,主编出版了人教社“十三五”规划课题成果《学科素养培养方案.数学1》《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40多篇论文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数学学习与研究》等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一项教学成果获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年起担任省名师工作室及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以“队伍培养、教学研究、辐射带动”为工作目标开展工作。几年的努力,工作室在“精品课程”、“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也形成了一个有引领力的名师团队。成员由最初的8人发展壮大为现在的22人,遍布全省10所学校,进入省三类骨干体系人数由原来5人发展到现在15人。送教送培、专家报告60多场次,足迹遍布中国教育台、北京、河南、西安、咸阳、渭南、榆林、铜川、延安等30多地及学校。捐助学术刊物册、学术专著近册。辐射带动了省、市、校教师的专业成长,使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学研究的集散地,名师成长的孵化器”。年7月,她被省教育厅聘为“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引领陕西省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成为她新一轮的工作任务。
没有指点江山的豪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无私的奉献,默默的付出。平凡吗?平凡!然而就在这些看似平凡的背后,却深藏着她对学生深深的爱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拳拳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