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兴医院增设夜诊应急

医院儿科病房内,医生正为孩子诊治。张梓楠摄

近段时间气温变化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支原体肺炎”“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话题一度冲上热搜。

近日,笔者走访了解到,新兴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为主,其次为新型冠状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等;感染群体大多为儿童。9月末起,新兴儿童呼吸道感染病例逐渐增多,有医院近期日就诊患儿达到人次。

针对这种情况,医院采取增设夜诊、病房床位等措施应对。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伍立明提醒家长不用过于恐慌,“就这些疾病的诊疗来说,临床上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了”。

●张梓楠

多种病原体流行

据了解,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属于病原体感染,存在潜伏期。

孩子的免疫水平较低,机体各方面系统还在发育阶段,所以更容易被肺炎支原体或其他病毒“找上”,一旦感染便会出现咳嗽、咽喉痛、发烧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据新兴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屠兴柱介绍,一般情况下该院儿科门诊每天约人次,而最近则达到人次。“来就诊的孩子大多是因为感染肺炎支原体或者流感病毒,高烧反复不退。”

新兴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护士长区统玲也表示:“这段时间点滴室几乎每天都是坐满的。”

伍立明介绍,医院儿科以及急诊的儿童日门诊量维持在人次左右,较往年同期上升30%—50%。就诊的患儿中,除了感染肺炎支原体,还有不少甲流、呼吸道合胞病毒叠加感染的病例。

另外,家长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科学的行为也会增加孩子被病毒感染的几率。区统玲告诉笔者,门诊日常接触到的儿童病患中,不乏穿衣过多者。“最近的气温变化比较明显,很多家长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其实这样做并不好。”孩子的新陈代谢旺盛,穿衣过多会捂出汗,这时再贸然脱衣,很容易着凉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引发感冒症状。

夜间门诊缓解压力

“很多家长只有晚上才有空带孩子看病,所以19时到22时来就诊的人不在少数。”屠兴柱说,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缓解急诊压力,几个月前,新兴县妇幼保健院增开了主任夜诊,还安排了多个帮班医生加入夜诊。据了解,近段时间上半夜儿童就诊量在人次左右,下半夜则有80—人次。

医院则从6月开始,开设了全科医学的夜间门诊,以缓解儿童夜间急诊的压力,抽调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支援儿科门诊;同时还开设、增加儿科病房,保证儿科专用药物供应。“虽然门诊、急诊工作量增加,住院候床病人增多,但没有出现儿科临床需用药品短缺的情况。”伍立明说,“儿科医护人员也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保证全天候接诊。”

据了解,医院高度重视现季节儿科呼吸道疾病流行高峰,医院办、医务科、护理部、信息中心等相关科室负责人来到儿科调研门诊、住院部医疗工作情况,并召开应对儿科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应急保障工作部署会议,现场责成相关职能部门及医技辅助科室提出解决措施和应对方案。

不建议预防性用药

通常情况下,阿奇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那么,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能够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吗?

伍立明告诉笔者,相较于以往的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今年肺炎支原体扩散更快,由其引发的病程相对较长。但支原体肺炎与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多有相似,而阿奇霉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所以在没有确诊是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情况下,滥用阿奇霉素不仅无法预防,还有可能会给孩子的脏器带来损害。

多位儿科医生建议,如果孩子有轻微发热、咳嗽,医院就诊。为了减少交叉感染,可以先在家中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食欲等,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但如果孩子月龄在3个月以下,出现发热症状就应该及时就医。

医生提醒,市民居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鼻眼。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手帕或者衣袖掩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饮食保持清淡又富含营养,可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另外,中医疗法对治疗孩子感冒发热咳嗽有一定作用。医院儿科主治医师梁富明表示,中药泡脚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而且对孩子来说接受度也更高,没有疼痛感。“目前,医院研制了内服膏方,针对孩子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咳嗽难愈等症状有不错的疗效。”他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