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沿着西安的正北方画一条延长线,在关中平原的尽头就会连接起铜川市。这是陕西最早成立的地级市之一,其陕B的车牌就足以说明其辉煌的过去。但与此同时,铜川也是陕西一座很袖珍的地级市,其总人口仅仅80多万,与四川一些县城的体量差不多。
关于铜川为何使用了陕B的车牌,民间还有一个段子,大意是说最早陕B的车牌是给咸阳的,但是咸阳觉得陕B的谐音是在骂人,不要了才给的铜川。这显然是无稽之谈,因为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没有人会把陕B和骂人的词汇联系起来。铜川市能够得到B的车牌,其实就是和建市的时间有关。
在陕西的地级市中,铜川也曾经阔气过,这里有着丰富的矿藏资源。据说在计划经济的鼎盛时期,全国有四分之一的城市都曾经使用过这里出产的水泥。经济实力一度仅次于西安,位列陕西第二位。
不过,和全国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经过多年的开采和发掘,铜川不但面临着资源枯竭的现状,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为此,这座城市开始了艰难的转型。
从年起,铜川市不再新建水泥生产线,水泥企业由30多家减少到6家,年,铜川市主动关闭了21处地方煤矿,实现煤炭去产能万吨,占到当年全市煤炭总产能的36.5%;到了年,铜川被确定为全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得到修复和改善。
在铜川,外地人还会发现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这里虽然属于陕西,但是当地的口音却更接近河南。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上世纪的灾荒年代,许多河南人逃难到了铜川,并在这里不断繁衍生息,造成了两地文化和民俗融合的现状。
据说,在当时只要有一个河南人在这里落脚了,立刻就会有大批的河南人被吸引过来,很快形成一个讲河南话的小社区。如今,在铜川生活的河南人最早的已经延续了四代,河南只是他们的祖籍,而铜川才是他们付出和奋斗的地方。
由于地盘小,人口少,铜川如今的经济总量,在陕西已经处于倒数的位置。毕竟,80多万人能创造多亿的GDP,在陕西来讲也是难能可贵了。但这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却在持续地修复和改善。
如今,曾经灰头土脸的铜川,已经变成了一座绿色之城,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关中地区前列,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殊荣,成为了一块宜居之地。
你是铜川人吗?你对这座城市有什么记忆和印象,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