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单行线到双车道光明日报

中科荣膺公益中国 http://pf.39.net/bdfyy/bdfzd/170126/5212240.html

陕西延安香醇甜脆的山地苹果助力当地果农致富奔小康。祁小军摄/光明图片

陕西延安宝塔山。资料图片

清平川上,牛群哞哞;山沟沟里,苹果飘香。

8月底,太湖之滨的江南无锡还是炎夏酷暑,千里之外的陕北大地已经秋意盎然。

年5月,时任江苏省无锡市水利局副局长缪学军初到革命老区陕西省延安市挂职扶贫,眼前的沟沟坎坎如凝固的波浪,述说着这些山梁坡洼的贫瘠和荒凉。

而今迈步从头越。无锡、延安两地对口帮扶倏忽四年,缪学军看到的是村村落落从脱贫到致富,再到稳步发展的“三级跳”。

“清凌凌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信天游里在唱,“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你。”

探索“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脱贫模式

在史铁生的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中,描绘了他当年下乡插队的延安市延川县清平川上一个放牛倌的故事。

时隔30多年,史铁生笔下的清平川马家沟河床内,又见牛群悠然移动,或尽饮清澈的河水,或低头啃食青草,或在牧牛人的吆喝声中蹚过河水,踏上返回的曲径小道……

村民马树旺就是其中的养(放)牛人之一,亦是马家沟村的养殖大户。“我们村多为坝滩地,玉米秸秆多,冬贮饲料有保障。村前有清澈平坦的清平川河,夏秋两季河床里水草茂盛,很适合养牛。”他说。

然而,就在年,马树旺家因无固定产业,妻子长年患病,儿子无固定收入,被识别为贫困户。年年初,在苏陕精准扶贫工作中,驻村帮扶工作队经过认真走访和调查,探索出“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的脱贫管理模式,并在苏陕扶贫专项资金支持下,成立延川县勤丰养牛专业合作社。

四年前刚加入合作社时,马树旺仅有一头母牛和一头牛犊,现在有11头牛存栏,年收入3万元以上,“牛饲养9至10个月就能生牛犊,一头新品种的牛能卖五六千元哩。合作社还给上了保险,牛要是有个意外,不光不用我负担,还给元的养牛劳务费,风险小”。没有了后顾之忧,马树旺觉得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类似的养牛合作社在延川县还有四五个,均得益于苏陕扶贫专项资金。据统计,四年来,无锡市共安排苏陕扶贫专项资金万元,实施帮扶项目个,受益人员达2.3万多人次。此外,无锡市还额外筹措各级财政帮扶资金1.16亿元,主要用于延安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和改善民生。

年5月7日,陕西省政府宣布延安整体脱贫。

今年69岁的姬世录曾是乡里的贫困户,他深有感触地说:“党和政府是我家困难时期唯一的依靠。被评定为贫困户后,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很多关怀和政策上的照顾。村上发展苹果产业和养殖产业,家里种了15亩苹果,还开始发展养猪,在苹果地里套种土豆,帮扶单位免费发放土豆种子和化肥。村里又聘请我儿子为保洁员,孙子在延安一家公司从事电梯维护工作,我家就此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年,姬世录又通过驻村工作队推荐,参加果树修剪专业培训,现在不光修剪自己家的苹果树,还被聘请到其他村修剪,一天管吃管住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建农资市场、完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8月27日,在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鸿安路鸿运苑门口,经营两年多的“延安苹果”直销店装修简洁明快。眼下,新苹果还没有上市,店里主要销售苹果脆片、苹果果脯、苹果醋等苹果深加工产品。

店员吴燕正在对柜台进行消毒,在她身后,墙上挂着一套大红色的工作服,工作服的胸前绣有鲤鱼和牡丹,喜庆中带着粗犷的气息,极具陕北特色。“等新苹果上市了,我们都穿这套衣服来吆喝。”吴燕说。

“延安苹果,宜川产地。”这是宜川县为宜川苹果打出的口号。

宜川县交里乡南岭行政村的果农张殿英是当地的苹果种植“能人”。年,他响应政府号召,与自家兄弟建了55亩果园;后来,张殿英引进短枝富士,示范推广矮化自根砧栽植、肥水一体、机械作业等现代果业技术。依靠苹果,张殿英一家从土窑洞搬进了砖窑,又在县城买了房。

年11月,作为无锡、延安两地对口帮扶与经济合作成果之一,无锡市新吴区一连开出了四家“延安苹果”直销店,张殿英挑选最优质的苹果送到无锡。这种合作,开启了苏陕扶贫协作新模式。

然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像张殿英一样的80万宜川果农陷入“卖果难”的困境。

获悉“延安苹果”的困境,无锡市对口帮扶延安市工作组认真谋划、主动出击、大力开展“消费扶贫”,确定苹果进无锡机关、进无锡企业、进无锡社区和上网店“三进一上”的工作主方向。同时,开通无锡禧宝带货直播平台,组织延安农投集团等苹果农产品销售区域上线带货销售。宜川县联络组帮助辖区内四家门店建立了微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