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秘书欲行刺主席,事发逃离延安,1990年

“陕北啼莺凌晓唱,巍巍宝塔映朝晖”。

年4月10日,延安城东北5公里的桥儿沟,冼星海抱着女儿妮妮,还有诸多八路军男女文艺工作者们,喜气洋洋地坐在一座中世纪城堡样式的大礼堂内,参加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大会。

“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一所综合性艺术学校,也是我党第一所专门培养抗战文艺干部的高等学府。

而让与会者激动万分的是,主席也前来参加鲁艺成立大会,并题写了“紧张、严肃、刻苦、虚心”八字校训。主席还号召大家,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指导下,努力实现文学艺术在当下中国的使命和作用,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大会一结束,主席与教职人员合影留念后,便匆忙赶回枣园,因为还有紧急事项等待他的处理。因为就在5天前,张国焘借祭拜黄帝陵之机,逃往西安,并公开发表了脱党书面声明。兹事体大,主席还要亲自审定有关开除张国焘党籍的文件,因此才匆忙返回住所。

4月19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报告大纲》,详尽披露了张国焘脱党经过及其历史根源,并指出他的脱党,使我们党纯洁了队伍,可以更加健康、巩固地向着自己光荣的前途迈进。

主席忙完张国焘问题的处理,却并未得暇,因为他还要接见一个来自国统区的教授访问团。

几天前,由萧致平带队的访问团来到延安,他们参观了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以及刚刚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等院校,并观看了延安留守部队的训练表演,一行人对八路军的训练有素和战斗精神,对延安的面貌都是赞不绝口。

萧致平一直倾向和同情中国共产党,他还是主席的多年挚友,这次亲率访问团来到延安,正是我党加强统一战线、宣传我党主张的大好时机。因此,几天之后,主席和周恩来便亲自接见了萧致平一行。

旧友重逢,自然相谈甚欢。主席详细介绍了我党抗日政策主政,众人频频点头、颇为赞许,萧致平畅谈了这次访问的所思所感。

随后,萧致平话锋一转,指着身后一个敦厚、儒雅的年轻人,向主席郑重其事介绍道:“此人叫沈辉,是我的私人助手,他熟读马列书籍,思想进步,更是一直向往延安啊!”主席和周恩来看着谦恭守礼、沉默寡言的沈辉,也都赞扬他向往光明、胸怀远大。

而就在访问团即将结束访问时,这个叫沈辉的年轻人,竟提出了留在延安参加革命的请求,此事又经萧教授大力引荐,最终,沈辉如愿留在了延安,并被安排在边区政府教育处普教科工作。

不过,沈辉虽然得到萧致平推荐,主席对他的印象也很不错,但边区保卫处还是按照规定,对沈辉进行了严格的审查。保卫处处长周兴亲自找他谈了两次话,并未发现破绽;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对沈辉在院校期间表现进行调查、核实,依然没有发现蛛丝马迹。唯独保安处副处长王范,发现自称河南人的沈辉却是浙江口音,也未引起足够重视。

就这样,沈辉在延安站稳了脚跟。此后,他又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校期间任劳任怨、乐于助人,每次开会学习都积极发言,且颇有见地。时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的康生,认为沈辉是个好苗子,还当着罗瑞卿教育长的面表扬了沈辉,并称赞他是国统区来延安青年的表率!

沈辉在抗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中校参谋,分配到中央机关担任收发工作,之后又当上了主席的秘书。

然而,自从沈辉留在延安之后,边区的保卫工作也是警报频传。

一是,中央军委电台,曾两次截获发自延安城外的可疑电波信号,而绥德县的天主教堂附近,也测出有敌特电台秘密活动。李克农和保安处据此分析认为,敌人很可能在策划一起重大破坏行动。

二是,保卫处在延安郊区抓获了谢仁义等7名特务,经过审讯得知,他们计划潜往枣园、杨家岭等地,向主席与中共中央驻地的几口水井内投毒。

三是,被捕的国民党延长县县长周景龙供认,军统所派杀手已潜入延安,计划行刺主席和周恩来等人,但此人却一直潜伏,迟迟没有行动,不知是出了什么差错。

这些情况,立即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延安保卫部门也加紧了肃奸反特排查工作。而延长县县长周景龙所供述的军统潜入延安的杀手,正是沈辉。那么,这个沈辉又究竟是何许人也呢?

沈辉,真实名字叫沈之岳,年出生于浙江仙居,年5月进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第二总队交通科学习。

年,沈之岳进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并受共产党员同学耳濡目染,开始积极参与支持工人运动。一次,毕业后在浦东煤炭公司当工人的沈之岳,带头罢工闹事,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入狱。

被捕后,沈之岳从容不迫,自称是某国民党大员的亲戚,将一帮特务唬得团团转,放又不敢放,更不敢向国民党大员去核实,只能在狱中好酒好菜招待。最终,特务们终于弄清他根本不是什么大员的亲戚,对沈之岳的心智胆识倒也颇为钦佩!

此事传入戴笠耳中,他认为这个人是个干特务的奇才。于是,戴笠几次找沈之岳深谈,将其说服,最终加入了军统。

年春,尽管国共达成第二次合作协议,但蒋介石依然时刻不忘对主席下毒手。而戴笠认为沈之岳成熟稳重,心细如发,足以承担重任。这一次,沈之岳以“沈辉”的身份潜入延安,便是要伺机行刺主席。

一天,沈之岳在延安窑洞前的一棵老榆树下发现同伙送的暗号。随后,他又发现了一张烟盒纸,上面用暗语通知他,第二天中午到甘泉县杜甫祠堂接头。沈之岳不由得心惊肉跳,他取出火柴烧掉纸条,考虑再三后,还是没敢去接头。

在暗杀行动的最后时刻,沈之岳始终没与任何人接头,而是选择了静观其变,使他侥幸逃过了我党保卫部门的搜捕。那么,沈之岳潜入延安,行刺计划何以始终没有实施呢?

一是延安此时成立了中央警卫营,加强了对主席等人的保卫工作,使其难有可乘之机;

二是沈之岳在延安潜伏时间短,前后不到三年;

三是他乃是战略特务,不是泛泛之辈,他审时度势,不急于一时之功。

延安保卫部门的行动,使沈之岳的其他同伙悉数落网,他自己也险些暴露,这让沈之岳噤若寒蝉、成了惊弓之鸟,再也未敢轻举妄动。

后来,新四军军长叶挺赴延安向中共中央请示机宜,同时请求指派原籍江南地区的干员协助新四军进行整军工作。当时,中共中央认为沈之岳系浙江人,便选派他随叶挺到江西,协助筹组新四军司令部,并负责军队和民兵的组训工作。

之后,沈之岳辗转逃回重庆。年冬,在戴笠引荐下,蒋介石单独召见了沈之岳,嘉勉有加,并任命他为军统局第一处科长。年3月,我军开始渡江,时任国民党保密局苏浙情报站站长的沈之岳,也随大批逃窜的国军去了台湾。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到了年,已经77岁的沈之岳罹患末期前列腺癌,夫人徐露的劝说下,到北京来寻访名医诊治。

此时,历史的烟云早已消散,两岸关系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有关方面根据统战需要,本着“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愿,将其安排在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下榻。

老同学张爱萍,还特意为沈之岳安排了李时珍的后人为其治病,并到国宾馆与沈之岳话天下、共忆往昔。

年2月14日,沈之岳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他从年轻时企图行刺主席,到暮年时北京对他的厚待、礼遇,共产党的发展长大与宽阔胸怀,一幕幕如烟往事,又会在临终的老牌特务内心,掀起怎样的波澜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