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可医生下基层,不劳患者去省城,张卫

白癜风药 http://news.39.net/bjzkhbzy/200211/7783069.html

里大别山,从西北逶迤而至东南。迫近平原水乡的蕲春,打了一个小小的皱褶,这就是向桥乡。这里山多地少,石头多,沃土少,曾是一片苦寒的地方。年,张卫兵出生在这里一个有着20余口人的农民大家庭里。

18岁来汉读书,张卫兵是球场上的拼命三郎。本科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留在附属二院。当了三年内科大夫,他考上了脱产的泌尿外科研究生,师从郑新民教授。张卫兵回忆,直到这个时候,自己才还清了读书五年间的助学贷款。

每周坚持驾车

从武汉到蕲春坐诊一天

年,张卫兵升上高级职称。越来越多的向桥父老、蕲春乡亲来找张卫兵。出身苦寒的张卫兵,看不得生了病的人求告无门。他穷尽一切办法,直到自己使不上劲为止。越尽心,口碑就越好。口碑越好,找的人就越多。

曾经的向桥,到蕲春县城不容易。曾经的蕲春来武汉,是要走浠水过江的。30年前,张卫兵栉风沐雨从乡间走来;现在,张卫兵风雨兼程向乡村走去。

年3月,医院医院成立医联体,张卫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在院领导和科室同仁的支持下,张卫兵将高年资大夫划分为四个专业组。年生的王杰大夫,医院研修小儿泌尿外科。这8个月,王杰铆足了劲。如今,他独当一面,通过腔镜开展疝气、鞘膜积液、隐睾等手术,得心应手。

张卫兵下基层坐诊。

每周四下午,张卫兵就驾车从武汉到蕲春。周五一早8时,他准时坐专家门诊。一年52个星期,他几乎从不缺席。

看了门诊收病人,收了病人还要教学查房、病例分析、完成手术……周五一天的工作,他安排得满满当当,常常忙到深夜。

63岁的王先生是蕲春刘河人。年12月,他出现排尿困难、血尿。由于发现得晚,他错过了手术时机。

张医院坐诊时,王先生挂了他的号。张卫兵告诉他,规范服药同样可以有效延长生存期。有些药物在县城里不常见,张卫兵就从武汉购置,周五坐诊时转交到王先生手里。张卫兵说:“这还可以监督他规范治疗,不断药。”

王先生的病情稳住了。他说:“张教授,没有你的指导和鼓励,我的病不可能恢复得这样好!”如今,蕲春的泌尿外科水平领先周边诸县。张卫兵带来的“鲶鱼效应”,搅动着鄂东六城。

让百姓小病不出县

让家庭免奔波之苦

“宁可医生下基层,不劳患者去省城。”张卫兵做过简单的计算:一位专家深入基层一次,至少可以让十个家庭免奔波之苦。今年2月,张卫兵有了新职务——医院医院院长。

只有临事而惧,才能好谋而成。接受这一挑战,张卫兵不是没有犹疑。最终,他接受了这一重任。这和他的初心一致,更和他的性格相吻合:医院医院的样子,百姓小病不出县。

张卫兵看片中。

为此,张卫兵“只争朝夕”。时光对他来说,太宝贵了。周一,医院泌尿外科查房、坐诊。周二周三周四,医院任院长。周五,医院当科主任。周六周日,他脱下白大褂,回归为一个普通市民。可是,这些职责能截然分开吗?脱下白大褂,他依然是一个人们离不了的好医生、好老师、好主任和好院长。

张卫兵说:做好事,做小事,做实事,珍惜每一天好时光。我要预告一个好消息,医院今年有望一次性突破两个省级重点学科。

“这么累,你受得了吗?”张卫兵曾经黝黑健壮,如今有了文弱白皙的模样。不止一个人问他这个问题。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张卫兵嘿嘿一笑。这一笑自带三分侠气,又自带三分素心。这几分侠气与几分素心,越过大别山,穿过长江水,又回到了儿时的向桥乡,又回到了母校的篮球场。永是东湖一少年,只争朝夕一小兵。这就是医院泌尿外科教授张卫兵。(记者谢东星通讯员高翔李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8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