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延安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赓续红色血脉共建生态文明”中省市媒体走进延安生态环境调研活动,并于11月17日上午在延安新区进行了媒体授旗仪式。
据介绍,此次中省市媒体延安生态环境调研采访团从11月17日至11月21日,进行为期5天的采访采风,拟定前往安塞区、志丹县、甘泉县、洛川县、黄陵县、宜川县、南泥湾开发区开展调研走访。
宜川投资多万建成生活垃圾热裂解无害化处理项目
11月17日下午,调研采访团首先来到宜川县,走进位于该县西坪源沟的生活垃圾热裂解无害化处理项目,该项目是县级PPP重点项目总用地面积23亩,总投资万元,日处理量80吨。
据介绍,该项目包括热解气化厂、中转站和村镇垃圾收运体系三部分,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收运处理模式,对县城、6个乡镇和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运处理。
其中,热解气化厂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厂房1座、综合楼1栋,以及垃圾储存池、炉冷却水池、生活污水设备、消防水池、水泵房等附属设施。
同时,村镇垃圾收运系统包括分类垃圾桶、收运车、清洗车等设施,共有垃圾分类收集点个,包括垃圾亭个,收集点个,配置村级垃圾桶个,同时每户配置60升分类垃圾桶1套,实现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全覆盖。
宜川县住建局总工程师史东锋介绍,垃圾热解气化处理工艺主要是通过热裂解技术和严格的烟气处理工艺,有效解决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处理问题,实现尾气清洁排放,垃圾减量95%以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低于国标,尤其是二噁英的排放远低于国际标准。
“之前垃圾处理主要是填埋,为了更好地做到垃圾无害化处理,县上通过综合考量选址,最终确定在此处,且离各乡镇距离适中,目前已建成,预计年底投入使用,正在进行环保验收,”史东锋说,该项目的建成投用后不仅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目标,还进一步提升了全县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宜川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采用石坑客土大苗造林,多年治理让晋陕峡谷旧貌换新颜
位于延安东南部的宜川县,有黄河流过此地从而孕育出的天下奇观壶口瀑布。然而这里的晋陕峡谷曾经荒山秃岭、黄土飞扬,虽然黄河就在脚边但却一时极度缺水,让人“望河兴叹”。
当天下午,调研采访团一行来到壶口镇椿树峁晋陕峡谷,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虽然眼前的景色不如夏季青山葱郁,但映入眼帘的是当地多年植树造林,晋陕峡谷已是旧貌换新颜,迎来大变样。
宜川县林业局副局长郝云峰介绍,由于晋陕峡谷具有“山势陡峭、土层浅薄、土壤贫瘠、气候干旱、风力较大、兔害严重”等制约瓶颈,造林难度较大,所以前部采取“砌垒石坑、客土回填、栽植大苗”方式造林,用砌垒石坑的办法解决“山势陡峭留不住土”的问题,用客土回填解决“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的问题,用引水浇灌的方式解决“气候干旱”的问题,用深栽深埋的办法解决“风力较大”的问题,用栽植大苗解决“兔害严重”的问题。
“用石坑客土大苗造林的方式,全面绿化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周围山坡,尽量让每一棵树都能成活,那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林一片绿,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造林成活率,”郝云峰说。
郝云峰表示,为了做好晋陕峡谷绿化,县上把这项工作纳入“五年规划”和考核指标,每年拿出财政收入20%以上的资金用于重点区域绿化,目前仍在持续投入。
据悉,自年以来,宜川县已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完成石坑客土大苗造林3万亩,公路绿化40公里,完成了北至延长县交界,南至县川口,总战线长达3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壶口景区周边山体、核心段公路、出境口和旅游沿线直观坡面的全面绿化。
华商报记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