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新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题:看期货业在精准扶贫中如何实现“双赢”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

在脱贫攻坚的实践中,期货行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发挥行业密切联系实体的特点,创新服务模式和方式,让农民脱贫更“接天气”,让金融扶贫更“接地气”,在取得脱贫攻坚实战成效的同时,也为期货业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小标题)个性化定制让“保险+期货”服务精准扶贫

“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农村,这些地方的主要产业是农业,把期货业对农业的支持作用发挥好,帮助这些地方脱贫,充分体现‘精准扶贫’要求。”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说。

作为金融市场支农创新的重要模式,“保险+期货”已经连续多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期货业充分发挥“保险+期货”在服务“三农”中的独特作用,新增特定品种,积极将贫困地区列入试点范围,以专业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农户应对价格风险,稳定农户收益。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统计,近年来,期货业累计为贫困地区价值约.74亿元的棉花、大豆、苹果、白糖、天胶等农产品提供了价格保障。仅年全年,行业机构共开展“保险+期货”项目个,涉及23个行政区域的多个县区,其中约有90个国家级贫困县,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8.70万户。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期货公司以“保险+期货”为基础,针对各贫困地区和农产品的不同特点,积极开发创新业务模式,如“保险+期货+订单”、“保险+期货+银行”等,让金融服务在扶贫实践中更“接地气”。如今,不少期货公司已总结出一系列业务创新,这些创新已成为激发期货公司探索服务实体经济,开展差异化竞争的新动力和新路径。

(小标题)上市新品种拓展行业发展新空间

我国苹果主产区多位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与重点扶贫区域高度重合,使得苹果也成了天然的“扶贫果”。年12月22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性推出全球首个鲜果类期货品种——苹果期货,让苹果有了金融属性,也发挥了金融市场的集聚效应,给甘肃、陕西等苹果种植大省带来了资本市场的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