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文化35峥嵘岁月,新四军老前辈赵启

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http://m.39.net/pf/a_4613556.html

■红色文化35︱峥嵘岁月,纪念新四军老前辈赵启民将军

赵启民将军(年-年),新中国开国中将,第一支人民海军——华东军区海军的创建者之一,原海军副司令员。

.

■赵启民的大海胸怀

■作者︱丁星

新四军组建初期,中共中央从延安派来了许多干部,通常称他们是经历了长征淬炼的领导骨干。其实这个说法只是大体正确,因为还有例外。例外中有一部分是来自陕北红军的干部。他们既没有参加长征,又没有参加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而是在陕甘边区经历了同样艰难的斗争。他们中最知名的,是年授海军中将军衔的赵启民。

一、

赵启民年生于陕西省蓝田县申家坡村,年1月小学毕业后到西安的药材行当学徒,同年5月到陕军当学兵。年1月,他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学兵队的暴动,失败后回家乡从事农民运动;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再到陕军从事兵运工作。年春,赵启民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先后任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师参谋主任。年10月,他在“肃反”中与刘志丹等同时被错捕,幸而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得到解救。获释后,赵启民任陕北省苏维埃军事部科长、延长县苏维埃军事部部长、独立二团团长,年人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年2月,赵启民到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任参谋长。第八团由桐柏山红军游击队编成,1月间刚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集中,3月和第四支队领导机关及第七、第九团会师,然后继续东进,到达安徽省合肥以西地区。这时,赵启民奉命作为新四军代表到合肥与国民党桂系的第二十一集团军联系,领受对日军的作战任务,并要求补充弹药。桂军参谋长接见了赵启民,要第四支队开到浦口外围,阻击日军沿浦口至合肥公路的进攻。至于武器弹药,当场说得很好,要多少给多少,但是要部队到合肥才能领取。赵启民思忖,我军的长处是打游击战,他们却让我军去打阵地战,岂不是要将我军陷于被动境地?到合肥补充武器弹药,也有被缴械的危险。他向支队领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得到支队领导的赞同,认为决不能受制于人,毅然决定开赴皖中无为、庐江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接着,第八团继续东进,在巢县炯炀河、花家集袭击日军据点,在店埠全歼伪军余人,又在东山口迎击来犯的日军余人。赵启民参与了这些战斗的指挥。

年7月1日,以第八团为基础成立新四军第五支队,赵启民任支队参谋长。8月,第五支队进军津浦铁路以东地区,执行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任务。

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在皖东的发展视若眼中钉,策划由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率领的桂军和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部东西对进,将皖东的新四军消灭或赶到江南。

年3月21日,韩德勤趁新四军第五支队主力赴津浦路西作战之机,纠集第一一七师两个团、独立第六旅、盱眙县常备旅等部共一万余人,分多路向第五支队驻地来安县半塔集地区扑来,妄图一举消灭第五支队后方机关和留守部队。当时,半塔集只有第五支队后方机关、教导大队和特务营共余人,而且武器弹药不足,形势危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电令:半塔集留守部队应动员和组织一切力量坚守阵地,等待津浦路西的主力东援。

22日,赵启民进入半塔集,向留守部队传达了江北指挥部和支队的指示,研究了在敌众我寡条件下如何坚守,提出了七项措施:一、要发扬刻苦耐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并动员民兵参战;二、要节省弹药,严禁随意开枪,由特等射手和民兵中的猎手组成射击小组,有效地杀伤顽军;三、配齐大刀、长矛和手榴弹,准备近战;四、夜间派出战斗小组袭扰顽军;五、加固工事;六、组织教导大队女生队和地方少年先锋队负责救护;七、开展政治攻势,呼吁顽军枪口对外。从3月21日到27日,半塔集留守部队英勇抗击,浴血奋战,一次又一次打退顽军的进攻。27日,在津浦路西作战的第五支队主力、第四支队第七团和苏皖支队赶到津浦路东,向顽军发起进攻。在苏中的新四军挺进纵队西渡运河,星夜驰援,也在27日与顽军独立第六旅遭遇,歼其一个营。顽军全线动摇,于28日晚仓皇撤退。29日,我军分四路全线反击,乘胜攻占盱眙县城、永丰镇、竹镇。此战共歼灭顽军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半塔集保卫战是新四军首次反击顽军大规模进攻的重大胜利,打开了皖东的抗日局面,为建立淮南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也创造了以弱胜强、固守待援的范例。赵启民参与了这次战斗,对固守半塔集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

年1月,新四军重建军部并组编部队,第五支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赵启民任旅政治委员。第五旅起初担负向东发展任务,赵启民兼任中共津浦路东地委书记和津浦路东军分区政治委员。后来又挥师向西,执行对西防御任务,赵启民兼任中共津浦路西地委书记和津浦路西军分区政治委员。

对西防御,主要是防备和阻挡驻大别山的国民党桂系军队东犯。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以后,越来越感到兵力不足,因而加紧推行“以华制华”的策略,大量驱使伪军参加对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竭力挑动国民党军向新四军进攻和袭扰。在这种形势下,桂军的东犯更加频繁。把守好西大门,对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十分重要,还可以让苏中和苏北的新四军部队没有西顾之忧。对西防御如此重要,但是对赵启民和第五旅来说,并不轻松。防御战通常是被动应对,不像在津浦路东纵横驰骋,主动自如。和桂军作战,还要遵守“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不能乘胜追击,因而不能扩大根据地,也没有什么缴获,不利于取之于敌改善自己的供给。尽管如此,赵启民和第五旅胸怀全局,勇于担当,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对西防御的任务。

为了变被动为主动,赵启民和第五旅决定采取“南防北攻”的方针。对陈兵于根据地南面的桂军,一再呼吁枪口对外,共同抗日,而且严格规定不准主动向桂军进攻;同时以县总队和民兵实行村村设防,军民联防,以主力部队一部部署于机动位置,一旦有事,可以及时支援。对北面的日伪军则以奇袭组织进攻,拔除日伪据点,歼灭其有生力量。

最为激烈的战斗发生在年11月。11月10日,日伪军近万人分七路合击根据地中心区藕塘镇。第五旅和津浦路西党政机关及时转移到外线。日伪军扑空以后,改为兵分两路,东西对进,将第五旅的工事一一摧毁。15日,桂军就和日伪军配合,在曹家岗一带对第五旅第十五团实行夹击。16日,又在青龙厂以北地区对第十四团和巢北支队南北夹击。16日日伪军开始撤退,17日桂军四个主力营就乘虚长驱直入,对占鸡岗地区展开攻击。

面对这一情况,赵启民召集第五旅和地委、军分区领导人紧急磋商对策。赵启民认为如果让桂军占领一个地区,筑上工事,就很难驱走,会给津浦路西根据地留下后患。他提出先守后攻,争取在野战条件下打掉这只出头鸟。要求在占鸡岗的一个团务必坚守一天,电令另三个团迅速集结,限一日内赶到。19日四个团全线反击,将桂军分割包围。战至20日下午,全歼来犯桂军0余人,其中俘团长一名,营长三名。占鸡岗战斗的重大胜利,稳定了津浦路西的局面,而且使第五旅取得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宝贵经验。

大概是第五旅打防御战出了名,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以第五旅为骨干组建的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还是担负阻击任务比较多。孟良崮战役阻击老对手桂军,敌人飞机、坦克、大炮都用上了,战斗非常激烈。南麻战役的阻击战更加艰苦,以一个纵队阻击两个整编师,苦战三天,弹药打完了,用刺刀、石头才把援敌挡住。因为纵队司令员成钧负伤,后由纵队政治委员赵启民担负起指挥责任。南麻战役结束,刚架起电台,就收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通知开会的电报。赵启民赶到野战军司令部驻地,会议已经结束了。陈毅司令员问:你怎么才来,是对打阻击有意见吗?赵启民说:意见是有一些,命令还是坚决执行的,路上塞满了特纵的大炮、汽车和民工的小车子,实在没法快马加鞭。陈毅接着说:决定打临朐的第八军,你们七纵的任务仍是打援,有什么意见?赵启民表示坚决服从命令,只要求补充五万发机枪子弹,给每个战士配四枚手榴弹。陈毅答应得很痛快:要求不高,照发。但结果一颗子弹、一枚手榴弹也没有领到。原因是老天不帮忙,雨下个不停,山水横流,粮弹都无法运到部队。有一个星期部队是饿着肚子打仗,一边打,一边还得派人到山上摘野果子吃。

赵启民晚年回顾这段经历时说,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虽然已有很大发展,但是在渡江战役之前,一直还是以少数兵力对敌优势兵力作战。要歼灭敌军,就要分割敌军,一口一口地吃。这就必须组成围歼攻击集团和阻击打援集团,协力分担同一战役任务。两个集团同等重要,但是感受是很不一样的。攻歼集团是集中优势兵力,以多打少,战果大,缴获多,物资和人员能得到补充,当然兴高采烈。阻援集团则是以少敌众,打得艰苦,消耗大,缴获少。所以,担负阻击战的部队,尤其是连续打阻击,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胸怀全局,服从全局,为全局的胜利而不怕一切困难,不计自己得失。

赵启民晚年以很多精力和时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51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