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接受人民网专访,向人民网网友分享了贵州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记者: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防控工作已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贵州是如何深入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
孙志刚: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贵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疫情防控坚持早研判、早部署、早落实,强化各项防控措施,千方百计为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提供保障、创造条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全力推动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确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一是抓早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第一时间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高效率医院医院,实行“四集中”,让市县两级不再承担救治任务,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工作。创造性地解决医用物资短缺问题,不少紧缺医用物资“从无到有”,保证了省内疫情防控和支援湖北所需。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先后派出9批共名援鄂医疗队员援助湖北鄂州和武汉,发扬“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勇往直前”的援鄂抗疫精神,为打赢湖北保卫战作出贵州贡献。
二是迅速对重点人员全面开展核酸检测。在严密外防输入的同时,2月5日至9日,在全国率先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发热病人、重点地区来黔人员等“五类人员”全面开展核酸检测工作,用5天时间完成人的核酸检测,全面摸清全省内在传染源的底数,不仅为实现“四早”提供了准确依据,更为全省立即全面展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增强了底气。此后,不断改进、优化检测流程,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效率,逐步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
三是在全国率先放开省内交通。针对项目复工复产所需物资调运受阻、贫困地区生产的农产品运不出去的情况,从2月15日起,在全国率先放开省内交通,省内市州之间、县区之间、乡镇村之间一律不准设卡,各检查卡口一律取消,为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
四是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组织专班专人帮助企业项目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实际困难,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于2月底实现%复工复产。出台“抗疫惠企”15条等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调整优化项目实施计划,推动已开工的项目加快进度,具备条件的项目抓紧开工,不具备条件的完善条件尽快开工。抢抓农时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加快扩大特色优势产业种养规模,及早组织产品销售、完善利益联结,确保产业扶贫不受影响。大力开展“多彩贵州促销费”百日专项行动,发放消费券,免除景区门票,精心组织“五一”长假旅游服务,把被冻结、被抑制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今年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前3位,是全国经济恢复较好的省份之一。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贵州贫困群众,嘱咐贵州要尽锐出战、务求精准,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决战决胜阶段又遭遇疫情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贵州是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嘱托,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
孙志刚: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总攻之年又遭遇疫情袭击,我们必须同时打两场战役,一场是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一场是总攻贫困的攻坚战、歼灭战、收官战。为此,我们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继2月10日率先在全国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后,又于3月25日召开市(州)党委书记抓脱贫攻坚座谈会、3月31日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对打赢脱贫攻坚最后歼灭战进行密集部署,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必得。
一是用好三个月“窗口期”建立地方部门“双台账”、压实“双责任”、实行“双问责”,尽可能多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4、5、6三个月作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窗口期”,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实行一个问题建立部门和地方“双台账”,同步销号才确认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对问题没有解决到位的严格实行“双问责”,既追究地方的责任,又追究部门的责任。
二是全面补齐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短板,逐户制作“明白栏”。坚持“3+1”保障标准,深入查缺补漏。义务教育保障方面,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教育配套设施6月底前全部建成;扎实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各项工作,严格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确保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基本医疗保障方面,确保村村有卫生室、有合格村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百分之百参加医保,落实“三重医疗保障”,防止因病致贫返贫。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妥善解决易地扶贫搬迁房屋“两头留”、人员“两头住”等问题。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在全省再开展一次大普查,查清楚每一户的饮水安全保障方式,采取错峰供水、水窖应急补水、增加水缸蓄水等方式,解决供水率不高和季节性缺水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户制作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明白栏”,把每户贫困户保障的情况写清楚,经过群众签字认可,制作成牌子挂在群众家里,接受各方监督。
三是切实做好特殊贫困人口兜底保障工作,确保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全面落实低保、医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保障政策,统筹发挥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综合保障作用,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纳入动态保障,6月底前全部保障到位。
四是多措并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加快易地扶贫搬迁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全面排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贫困家庭,对19.1万脱贫不稳定人口和21.33万建档立卡之外的边缘人口进行入户核查,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帮扶,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
记者: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外出务工和稳就业成为突出问题。贵州如何克服疫情对贫困群众务工就业的影响,保障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不减少,确保他们按时脱贫不返贫?
孙志刚: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务就业事关脱贫攻坚大局。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及时召开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制定进一步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确保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不降低,确保按时脱贫不返贫。
一是千方百计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劳动力充分就业。贵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左右,一旦遭遇失业或就业不稳定,一些计划今年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众就可能受到影响,已经脱贫的就有可能返贫,部分边缘户可能掉到贫困线以下、产生新的贫困。为此,我们把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贫困边缘户中的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重中之重,采取稳岗拓岗、引导参与农村产业革命、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等措施,确保三类重点群体中的劳动力家庭1户1人以上稳定就业。
二是想方设法稳住现有务工就业。一方面,抢抓中央明确把抓好稳岗转岗服务作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硬任务的重大政策机遇,主动与对口帮扶省市和黔籍务工人员较多的省市沟通协调,通过签订稳岗协议、包专列专厢专车“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帮助省外务工人员有序返岗,尽量不返乡回流。另一方面,加强组织协调,引导省内各类企业、项目、工程服从大局,凡是有贫困劳动力务工的要设法稳住岗位,如果需要裁员不要裁贫困劳动力;同时积极引进东部企业到贵州投资建厂、开设扶贫车间,既解决就业问题,又发展产业、增加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三是多措并举开发劳务扶贫就业岗位。坚持产业岗位、项目工程岗位、公益性岗位并举,多渠道、多方式、多形态增加劳务就业岗位。目前,在稳住现有劳务就业岗位基础上,已通过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解决一批、整合国家和省市县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实施重大工程项目解决一批、工业企业吸纳解决一批、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实施消费扶贫解决一批、完善安置点服务体系建设解决一批、创新林业资源开发解决一批、有组织劳务输出稳定务工就业解决一批“八个一批”措施,新开发就业岗位43万个。
四是强化劳务就业组织培训工作。省、市(州)、县(市、区)设立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采取“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贫困劳动力”等方式,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协作站作用,提升农民务工就业组织化程度。强化短平快的精准培训、人岗相配的岗前培训,采取由企业直接开展“师带徒”、农村致富能手“传帮带”等方式,让务工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就能够上岗就业。
五是建立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实现人岗精准匹配。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实行线上采集和线下摸排相结合,把劳动力排查核实情况和开发岗位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实行月调度,同步实现“人找岗位”和“岗位找人”。发挥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作用,及时跟踪、监测、核实贫困劳动力去向,做好就业引导。
记者:贵州自年初提出“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以来,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请您介绍一下贵州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情况。
孙志刚:感谢对贵州农业产业革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