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续奋斗佛黔协作涌新潮

「本文来源:佛山日报」

文/佛山日报记者谭海琪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今年,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佛山市由对口帮扶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调整为对口帮扶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15个脱贫县。自此,两座相隔千里的城市同心相连。

在新阶段东西部协作伊始,佛山市迅速组建由37名干部组成的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东南工作组(以下简称“佛山工作组”)进驻黔东南州,选派医生、教师、农业、文化旅游、规划、企业管理、经济、文化等柔性专业技术人才共人,全部分派下沉到县(市)一线,共同组成15个驻县小组,开展对口协作工作。

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组团式支教支医、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一个个清晰的帮扶路径在黔东南大地上酝酿、发酵,让这座西部城市孕育出乡村振兴新梦想。其中,产业协作、组团式支教支医、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更是获得国家乡村振兴局的高度认可。

万水千山结情谊。新征程上,佛山初心不改,接续奋斗,在奔赴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继续与西部城市携手同行,刻写浓墨重彩的帮扶记忆。

“百里芳华”经验外延   

产业协作补链强链

茶园面积16.24万亩,水稻种植10万余亩,林下天麻2.88万亩,林下食用菌0.20万亩……走进黔东南州雷山县,连绵起伏的山间错落分布着青黄相间的梯田,一间间颇具民族特色的屋舍宛如星辰般散落在山间、田间。

这是佛山市立足当地生态资源基础,参考借鉴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成熟经验,规划建设出来的“茶麻菇稻”农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产业园。

“我们从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四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园区产能,规划出茶产业园区、天麻产业园区、食用菌产业园区、稻作文化和米酒文化产业园区四个园区。”站在园区里仰望群山,雷山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园将辐射带动全县“茶麻菇稻”四大产业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生产,联结带动农户8万多人。

距离雷山县多公里的从江县,同样依托当地中药材种植优势,以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等方式,打造出从江县东西部协作现代中药材产业园。

“针对园区冷链保鲜仓库不足、物流成本高等问题,佛山投入了万元协作资金,建设恒温保鲜仓库、冻库,并谋划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同时,支持落户佛山企业增资建设了一条瑶药深加工生产线,引进深圳企业投资0多万元建设瑶药浓缩液生产线。”从江小组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关海权说。

为了进一步延长从江县中药材种植产业链,从江小组还投入协作资金万元,支持铁皮石斛种植企业扩大再生产;引入深圳生物医药企业投资从江茶枯酵素提取,首期投资万元建设研发实验室;引导贵州从江福临瑶浴有限公司建设高端瑶浴体验店,使产业链条向第三产业延伸。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进驻以来,佛山工作组就明确结对帮扶15个脱贫县都要建设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建设激发县域经济活力。”佛山工作组组长南策炳表示,目前,广东已经牵头组建粤桂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联盟,联盟旗下共有多家成员企业,佛山工作组将依托该产业园联盟,大力支持黔东南州各脱贫县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医生专家把脉问诊

佛山名师组团开讲   

“蒋院长,服了你开的中药后,腹痛已基本缓解!”11月9日清晨,黔东医院,医院副院长、医院院长蒋开平的诊室里,早已围满了看病的群众,医院安排一周一次门诊,但由于病人实在太多,不得不加多一次开诊时间。

今年9月,医院4名医疗专家医院,执行“管理+技术”组团式医疗帮扶任务。医院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外,还要开展病房查房、门诊开诊、村寨义诊等医疗业务技术工作。

“医院医院骨干技术人员到了7个村寨开展义诊活动。在我们帮助下,正逐步医院新设中医骨伤科、急诊科、推拿康复科、肾病风湿病科、心病脑病科、脾胃肝胆科、苗医苗药科等科室,全面提升当地医疗服务能力。”蒋开平说。

事实上,专业领域的结对帮扶中,佛山并不止步于医疗卫生事业。东西部协作开展以来,佛山加大教育帮扶力度,在黔东南州大力引进名师名课堂,全力改变当地教育观念和教育环境。

8月中旬,来自佛山五区的45名支教教师陆续抵达台江县,到当地民族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第三中学、施洞中学开展组团式教育帮扶。

南海区里水高级中学教师陈彩姣与同为教师的丈夫朱松林,携年仅3岁的小女儿奔赴台江,组成“夫妻档”在民族中学支教。陈彩姣说,从教20年,能够与丈夫一起到台江践行教育者初心,感到非常幸福,“尽管困难非常多,但既然来了就要竭尽所能,将佛山美好的教育种子撒到台江”。

“目前,佛山在台江县帮扶的学校有4所,涵盖普通高中、职业教育、义务教育3个阶段,顺德一中、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成美初级中学、顺峰初级中学还与4所帮扶学校达成结对共建关系。”台江小组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宇莹介绍,以帮扶学校之一的台江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例,依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院校以及社会帮扶力量,学校将进一步抓好产教融合工作,在原有五大学部、六个专业基础上,增设烹饪厨师专业,通过东西部协作,致力打造黔东南职业教育品牌。

村寨活化焕新颜   

绿水青山守乡愁

“我们这里曾经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尽管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但我们还要好好维护村中的环境。”日前,走进岑巩县注溪镇衙院村,不少村民纷纷表示,在佛山的帮助下,村中大力开展厕所革命、垃圾清运、弱电项目改造和管网铺设等工程,“现在咱们村还是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家乡越来越美,年轻人也更愿意回家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佛山工作组进驻以来,紧紧围绕黔东南州委、州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部署要求,聚焦15个脱贫县的农村改厕、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

“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佛山工作组涌现出不少创新做法,为当地人居环境整治带来新思路。”南策炳介绍,佛山工作组在黔东南州积极推广佛山古村落活化、乡村振兴示范村打造、“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成功经验,还组织佛山民营企业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全力改善黔东南州的农村人居环境。

在确立帮扶关系之初,三水区委、区政府就邀请岑巩县党政代表团前往三水区,考察调研乡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镇街,取经佛山成熟的人居环境整治经验。

“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岑巩县共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岑巩小组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宏标介绍,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中,岑巩小组从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做起,首要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当我们提倡开展厕所革命和垃圾清运工作时,当地不少干部群众都积极参与其中,实现‘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丹寨小组则以打造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突破口,重点借鉴佛山古村落活化项目,提出发掘村居特色,打造“一村一品牌”的目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桥古法造纸”发源地的丹寨县南皋乡石桥村,丹寨小组进驻后,结合当地实际,不仅补齐了供水、供电、消防、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更深入挖掘古法造纸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扶持、创新古法造纸产业,为石桥村开辟出乡村文化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新业态。

石桥村只是丹寨小组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缩影。丹寨小组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王俭朴介绍,县内有州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丹寨小组一方面积极推进“乡村记忆”工程,加大对传统民居和生产生活民俗的挖掘保护,另一方面鼓励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探索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模式。

“丹寨小组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振兴和传统村落活化同时,还引导县级示范村与南海优秀企业结对,进一步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和力度。”王俭朴说。

数读   

佛黔协作   

■今年,佛山市对口帮扶黔东南州。按照国家“两保持三加强”工作部署,佛山共援派37名党政干部、名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对口帮扶,拨付7.亿元协作资金到黔东南,实施个协作项目。   

■佛黔两地开展区县结对15对,乡镇结对15对,学校结对50对,医院结对32对,村村结对45对,村企结对87对,村社会组织结对18对。另外,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有序推进个原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工作。   

■佛山帮助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完成粤黔协议数的%。2.亿元协作资金重点向锦屏、从江、榕江、剑河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累计采购和帮助销售贵州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15.87亿元,完成粤黔协议数9.5亿元的.05%。   

■新增引导85家企业注册落地,引导各类企业新增投资18.14亿元,共建产业园区17个,引导企业入园37家,援建帮扶车间35个。   

■投入社会帮扶资金.83万元,捐物折款.14万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3193.html